力比多的抑制爆发与灭亡–论《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变态成因分析文献综述

 2022-12-19 19:40:37
  1. 拟研究问题:

本文意使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心理性欲阶段理论,结合弗洛伊德所有理论的核心“力比多”这一原始能量的释放,剖析《给艾米丽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一书中的主角艾米丽从年少到生命终结的变态心理。

  1. 研究意义:

1.所使用的理论并不仅仅局限于西方文论观点。而是结合心理学中的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这样结合文学和心理学两个领域的研究在文学分析界还较少,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2.对于作品的分析不仅局限于人物障碍心理和行为的剖析,还包括变态悲剧人物在福克纳的文学作品中给读者带来的“怪诞”审美的分析,及变态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价值分析。

3. 前人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于该问的解读,视角过于宏观,涉及文中多个角色而本文注重在对于主角艾米丽的信息分析。

采用的研究手段:

1.查阅书籍文献: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前人对于福克纳作品中间人物悲剧成因的研究。并且结合我校,我市图书馆等渠道获得有关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并将获得的信息汇总。

2.总结归纳法:总结国内外与福克纳《给艾米丽的玫瑰一书》的相关理论研究,并且在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承创新。

  1. 文献综述:

多用女性主义角度,类似于男权下的受压迫的女性的角度福克纳《给艾米丽的玫瑰》一书中艾米丽人物的悲剧进行分析。在现发表的文献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西方文论观点进行分析的尚不多见。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该篇小说进行分析的文献几乎没有,在尚有的文献中也仅仅是用了本我,自我,超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前人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于该问的解读,视角过于宏观,涉及文中多个角色而本文注重在对于主角艾米丽的信息分析。

  1. 论文构思:
    1. 导言: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美国历史最具有影响力的的作家之一。他善于运用例如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这样一个充满着变革和冲突的社会作为背景展开他对于人物悲剧的描述。在他的笔下,悲剧人物描写的饱满而有力量的,因为他善于结合人物的社会背景和成长经历饱满的描绘出人物的扭曲心理,内外结合的多方面成功塑造悲剧形象。

弗洛伊德(Floid),以他的理论为基础的西方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理论支柱,他的理论有众所周知的“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理论,也有说明青少年时期变态心理产生原因的心理性欲阶段理论。不论是本我,还是心理性欲阶段理论,都围绕着“力比多”这一个代表着人最原始的冲动的能量的释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