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语习得角度分析语内及语际负迁移对于学生口译的影响及对策文献综述

 2023-08-19 16:38:59

题目: 从二语习得角度分析语内及语际负迁移对于学生口译的影响及对策

The Impact of Negative Intralingual-Transfer and Interlingual-Transfer on Studentsrsquo; Interpreting Performance and Coping Strategies

  1. 选题背景说明

口译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口译能力的提升在英语专业学生加强英语功底、提高专业素养和扩大求职道路上有重要作用。但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第二语言,学生们很难达到英语母语水平,因此,口译者的产品质量很难完全与原文匹配。国内外对于二语习得与语言迁移理论已经有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多数学者的研究立足于英语学习者的写作、阅读、听力、口语等语言能力的语言迁移问题,而母语对口译的迁移作用的研究却相对匮乏。本论文将通过对学生口译录音的量化分析,从语际负迁移(干扰性迁移)、语内负迁移(抑制性迁移)以及母语文化导致的负迁移三个角度,了解学生在口译学习中易受到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1. 选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二语习得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得到发展,许多的二语习得理论开始问世。自20 世纪90年代以后,一方面许多国外学者继续研究并试图解释人们获得二语的过程,另一方面出现了很多二语习得理论。如Cook 讨论二语习得中的最终成效问题,提出“多元语言能力”(Multi- competence)假说。Schmidt 研究“意识”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注意假说”。但国外学者对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主要基于印欧语系,鲜少有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国内对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相较于国外稍晚,现有文献主要基于以下两个主题。1. 二语习得理论的介绍研究。如胡文仲(1984)在《外国语》发表“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是国内学者发表的第一篇关于二语习得理论的文章。李嘉(1989)、郭金秀与侯志民(1991)、罗立胜(1995)以及郭建国(2004)等学者也从语言输入、外语教学、研究者所起的作用以及二语习得发展历程等角度探讨了二语习得理论的概念和教学作用等。2. 二语习得理论的应用实践。如戴运财(2010)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并运用二语习得的认知取向理论和语言学取向理论对二语习得中的个体差异进行了分析归纳,对英语教学实践提出了宝贵意见。肖云南与戴曼纯(2004)探讨了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语言迁移问题在国内外一直都是语言习得研究的焦点。语言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Lado(1957)“对比分析假说”(contrastive analysis hypothesis)认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障碍来源于一语的干扰,因为学习者习惯将一语中的语言形式和意义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当中,其中一语与二语的相同之处引起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不同之处则引发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而Andersen(1983)认为,一语与二语之间的差异不一定会导致语言习得的困难或跨语言影响。相反,语言间的差异性使得目标语的结构容易被习得,而相似性导致习得者产生两种语言结构的心理联想。Chomsky(1965)普遍语法的标记理论不同于“对比分析假说”中的理解,认为所有的差异都会导致迁移,且语言的无标记形式比有标记形式更容易习得,所以语言习得者通常先习得无标记形式,然后是有标记形式,而且标记程度和习得难度成正比。关于语言迁移问题的假说理论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完备,而在实证研究中,学者仍然在探讨如何对语言迁移现象进行判断和分析。在母语负迁移判断方面,Jarvis(2000)提出了母语迁移研究的统一框架,后来又在其基础上发展为迁移研究的比较取向。国内学者蔡金亭(2018)根据现有迁移判断方法,提炼出“比较-归纳方法框架”,分个人和组群两个层面对于母语迁移进行判断,并提供了具体操作方法。如今,国内已有负迁移对于口译影响的相关研究,如胡玲玲(2017)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词汇和语法方面研究了母语负迁移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口译的影响,主要从词汇的词性词义以及句法主语选用及特殊句处理方面分析了学生口译中易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列举分析,发现母语负迁移对于学生的口译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从语际迁移、语内迁移以及文化影响三方面,对学生口译过程中出现的词汇、语法以及固定表达等问题进行更为系统的量化分析,通过分类、统计及比较等方法,更全面、深入地分析学生在口译中更易出现的问题以及更易受到的影响。

综上,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语言迁移理论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框架,目前国内外对于学习者的二语学习都有较为丰富的研究,然而针对口译学习的研究则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将从语际迁移、语内迁移及文化影响三方面对于学生口译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对学生在口译中的词汇、语法更易出现的迁移现象进行判定分类,并经过统计比较出学生在口译过程中在哪方面更易受到母语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1. 论文的立意、研究思路、角度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以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对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大三学生进行研究调查。研究将随机抽取一个班的英语系17级本科生,对其进行汉译英口译测试并录音,再将录音转化为文本,随后将学生在口译中所受到的负面母语影响,从语际迁移、语内迁移及母语文化迁移而导致的中式英语等方面进行判定分类,之后运用SPSS软件统计其频数、平均数及标准差,对不同类型迁移的比例进行描述统计,此外,还将运用单样本T检验计算样本中学生某类迁移的平均数是否具有显著性,从而了解母语在学生口译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比较得出学生在口译学习中更易失误的方面,并给予口译学习者相关改进对策。

  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对口译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内高校陆续开设口译课程,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各界需求,着重培养对外交流高素质口译人才。但是学口译的学生因接触口译实践机会较少,口译水平普遍呈现较低水平。本文将通过对于学生们易出现问题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能更明确口译学习中的困难之处,为同学们的口译学习提供一定的方法与对策,也为教师在口译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口译水平提供一定思路。

  1. 资料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论文及论著均来源于大量国内外学术期刊网站,东南大学图书馆及资料室。

6.论文的结构安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