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背景下“共鸣”创意理论的发展文献综述

 2024-07-10 22:13:41
摘要

在信息碎片化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引发受众共鸣成为创意传播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传统创意理论在应对碎片化传播语境、受众心理变化以及技术迭代等方面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共鸣”作为一种强大的心理连接机制,在连接创作者与受众、传递信息、引发情感认同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

本文聚焦于“碎片化时代背景下‘共鸣’创意理论的发展”这一主题,在对“碎片化时代”与“共鸣”创意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脉络与前沿动态,归纳总结了碎片化时代“共鸣”创意的主要特征、实现路径及应用案例,并分析了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创意传播领域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碎片化时代;共鸣;创意理论;情感化;参与性

一、相关概念界定

1.1“碎片化时代”
“碎片化时代”并非一个严格的学术定义,而是一种对当下信息环境和社会生活状态的描述性概括。

美国社会学家戴维·哈维在其著作《后现代状况》中最早提出“碎片化”概念,用以描述后现代社会的时间与空间的压缩和破碎。

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普及以来,信息传播的速度、数量和方式都发生了颠覆性变革,海量信息以短视频、推文、直播等碎片化形式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受众的注意力被切割成碎片,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受到冲击,取而代之的是跳跃性、非连续性的信息接收模式。


1.2“共鸣”创意
“共鸣”本是物理学概念,指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其中一个发生振动时,另一个也会产生共振的现象。

在传播学领域,“共鸣”被用来形容信息接收者与传播内容之间的情感连接和心理认同,即受众在接触到特定的信息或符号时,能够产生与之相似的感受、体验或价值认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