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
首先,据新公民计划发布了筹备已久的《中国流动儿童数据报告》显示,截止到2010年11月,全国0至17岁儿童总量为27891万,其中流动儿童数量已达3581万,城镇儿童中有四分之一是流动儿童。2005到2010年,流动儿童规模从2533万达到3581万,平均每年新增数量超过200万。宋月萍,李龙(2013)指出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采用重点调查和多阶段与规模成比例抽样(PPS)相结合的方法,对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非本区(市、县)户口且年龄在16~59周岁的流动人口进行了入户调查,其中学前流动儿童是流动人口学龄前子女的主体,其比例为71.4%,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比例仅占28.6%。段成荣(2015)指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增长迅速,截止2014年底,全国流动人口数量己经达到2.5亿,比2010年增加13.1%,比2005年增加69.7%,其中新生代流动人口令人瞩目,0至5岁学龄前儿童占全部新生代流动人口的8.4%,且多在流动城市出生。
其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6)第五条和第六条明确的指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明确地把前书写技能的培养纳入到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去,这充分说明了对幼儿园前书写教育活动的重视和提倡。
同时,笔者通过文献查询发现,关于学龄前流动儿童前书写能力的文献资料几乎没有,而关于幼儿前书写的文献具体内容详见下文的研究综述。在我国,流动儿童这一处境不利的儿童群体的前书写能力状况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而相关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们也正需要了解学龄前流动儿童书写发展的根本特点,所以需要予以重视。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本研究:通过系统观察和作品的分析,针对学龄前流动儿童的前书写能力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有理有据的建议。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学龄前流动儿童
目前国内的研究者并未就“流动儿童”的定义达成统一意见。1998年原国家教委、公安部发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规定,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段成荣(2015)指出跟随父母离开户籍登记地到其他地方流动的0 ~ 17 周岁儿童,即为流动儿童的儿童。魏彩(2010)认为流动儿童是指随进城务工的父母一起移居到城市,户籍却不在居住地的14岁以下的儿童。齐明珠(2009)认为流动人口是户籍不在“本地”,但在“本地”已居住相当长时间的人口,学龄前流动儿童的定义同上,只是在年龄指标中限定为0至5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