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方法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2023-11-25 09:22:10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大学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每个人都在这片土壤中吸收养分,以促进自我的发展,学习当属最重要的成分。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迈入后大众化阶段,“质量”正成为全国高教界热议的主题之一。2010 年以来,教师教育改革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核心任务。在此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大学学习、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是我国高教研究界30年来着力不多、研究相对不足的领域,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更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更上一层楼、趋向成熟的必经之途。”[1]同时,对有关大学学习、大学学习方法等繁杂多样的已有研究进行基础性地梳理、辨析与反思,开始成为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前沿课题。恰如恩特(Entwistle)2008年在牛津大学的报告中指出的:“在大学学习研究的纷繁枝蔓中,我们需要对该领域的基本方法、主要思想进行基础性地梳理和反思工作,这对它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2],“重新梳理大学学习研究,特别是大学学习方法研究的相关成果及进展,对于这个逐渐走向成熟的研究领域来说,是颇具价值的工作”[3]

二、概念界定

(一)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经过研究将学习方法分为四个要素:原则、程序、方式、手段。原则即学习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准则或要求,程序即学习行为的先后顺序,方式即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所采取的具体途径、 具体方法,手段即学习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 以及如何运用物质手段。他认为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学习活动所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采用的程序、 方式、 手段。[4]

(二)大学生学习方法

西方大学学习研究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而大学学习方法研究是这一领域的主体性部分。大学学习方法研究最早起源于瑞典的两位学者马顿和萨尔乔(F.Marton R.Saljo)关于学习方法的深层方法与浅层方法的分类。随后英国学者恩特威斯特尔和澳大利亚学者比格斯将马顿概念化的学习类型转变为可进行定量测量的学习方法量表,分别名为“学习方法问卷”(Approaches to Studying Inventory,即ASI)的调查工具和“学习过程问卷”(Study Processes Questionnaire,即SPQ)的定量调查工具。目前西方大学学习方法的研究正呈现出研究内容不断拓展,研究方法更关注利用设计研究法进行扎根研究,研究对象越来越注重东方学生群体,研究视野逐渐拓展到更广泛的学习经验研究的发展趋势。

1.基本内涵

恩特威斯特尔2004年从学习策略与学习过程的视角对深层学习与浅层学习进行对比、总结和归纳(见表)[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