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退二进三格局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业地区再一次被推向了城市建设的高潮,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消逝,工业遗产的保护与资本驱动型的城市开发的矛盾再次成为关注的热点。
工业遗产区域由于长时间无人利用,成为城市中生态环境恶劣的消极空间,而随之而来的单一性保护手段又让遗产价值出现延续不足的问题。
因此,如何平衡工业遗产保护的价值诉求与城市开发的资本追逐,避免因盲目的城市更新对遗产保护造成冲击,成为了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遗产保护与城乡规划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
工业遗产一般涵盖生产场所与生活场所,生产场所一般由生产车间、仓库之类的建筑组成,对这些建筑进行再利用时,人们往往较多侧重于对建筑物质实体的保存与演化,而不是根据周边人群的需求进行考量和回应,这样难免出现对生产建筑利用不当的问题。
随着生产时期到遗产时期的转变,工业遗产区域的人群结构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区域从从前单一的工业社区以及相关群体,到现在由城市发展引起企业以及住区入住产生的混合群体,但在工业遗产片区社群复杂化演变中,现有的空间更新较为缓慢,空间质量不高,对复杂化的人群未能做出对应的响应,而导致区域中空间热度降低,空间无法满足人群的需求。
故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不能单纯地关注建筑的实体,更应该关注人的需求。
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功能与空间能否有效植入城市,能否真正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其衍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问题能否得到合理解决;取决于是否对待历史的态度,把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当作起点还是终点将工业遗产的保护整合到城市发展的框架下,实现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这个设计的主旨。
简雅各布斯说过,时间使得一个年代里建筑内的紧张空间成为另一个年代的剩余空间。
在一个世纪里平平常常的建筑在另一个世纪里却成了有价值的珍品[7]。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