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新区老钢铁厂景观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27 16:54:03

一、文献综述

西方工业革命之前,工业用地较为分散,环境污染问题较少,对景观空间的主要需求来源于普通民众对于休闲游憩空间的需求。1898年,英国学者霍华德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推动了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的发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用地的主要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从分散的制造工厂转变成了工业厂区。随着西方经济体持续发展,工业厂区的建设也日臻完善。20世纪90年代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开始受到重视,“生态可持续绿色厂区”概念开始在西方普及。国外工业景观设计己经认识到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对于城市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拥有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改造德国鲁尔工业区等。

相较于国外,国内对工业景观的研究较为落后,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开始建设城市绿地,先后颁布了《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建设技术政策要点》、《城市园林绿化当前产业政策实施办法》等多部法规,我国的学者对工业绿色景观、工业景观植物等进行研究。

首先研究需了解工业景观广义、狭义的定论。工业景观是构成整个工业区乃至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卢丽阳在《当代工业厂区景观设计研究》(2018)中研究了广义与狭义的工业景观后提出,工业景观体现了人、建筑、机器在自然环境中的工业生产活动。工业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是人,在保证工艺流程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对工业景观进行规划、建造、修缮,并保证其功能性、安全性、艺术性与生态性。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滨谊在《景观设计规划三元论——寻求中国景观规划设计发展创新的基点》中总结了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三元:(1)景观感受层面,基于视觉的所有自然与人工形态及其感受的设计;(2)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即大地景观规划;(3)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同样地,在工业景观的设计中也需遵循三元原则。

在生态设计方面,在《城市双修视角下后工业景观公园设计——以第七届“艾景奖”银奖作品长沙锌厂工业遗产公园改造设计为例》一文中,杨帆三人指出,通过科学的方法分析与评价,建立一套符合特定区域的基于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的工业遗产整体评价体系,为以后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及棕地修复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该评价体系以城市双修为目标导向,着重对生态环境,建筑特色概括与保护修复,城市营建与空间整体更新利用进行分析评估。

在建立系统、科学的生态评估体系之后,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生态设计俞孔坚在《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中根据John Lyle和Rober Thayer等人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可持续景观和视觉生态原理以及生态城市等原理,以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总结出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文中指出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在生态设计中需要让自然做功。利用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以及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进而通过显露自然来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设计人们的体验。

同时,生态设计还要结合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不同的学科。付书英的《常用树种抗污染特性的浅析》02005)对抗污染树种进行了分类,系统地总结了抗502, 002, HF, CL2、粉尘、降低噪音等污染因素的植物群落布置以及效果分析。武紫涵、季翔的《老工业区的在地化景观改造策略一一以徐州市下淀工业区为例》中,在基地提取NASA的遥感影像的基础上,抽取相关波段数据并进行叠加分析与假彩色处理,识别土壤污染风险节点,对土壤污染进行分级、分类、分区管理。将老工业区土壤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生态污染区,并根据分析与现状采取工程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的生态土壤治理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在1959年左右就曾预言“时代已经从机器时代向生命时代转化,也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生命时代崇倡的是一种多样性和充满生气的创造性的社会,也就是理性与感性主义共生的时代。所以,工业景观设计中,需要把地域文化、人文情怀作为重要的指导方向,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配工业厂区形象。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Peter Latz在《德国鲁尔工业区北杜伊斯堡公园的规划意图》中写道,在城市中心区将建立一种新的结构,它将重构破碎的城市片段,联系它的各个部分,并力求揭示被瓦砾所掩盖的历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