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废弃空间的室内再生设计——以南京防空洞为例文献综述

 2022-11-27 16:42:00

一、文献综述

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远古人类居住的洞穴就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典型例子。1982年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决议指出地下空间是人类潜在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城市建设应同时考虑地面和地下建设。城市地下空间作为扩充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手段将成为现代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最佳途径。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日益拥挤与环境恶化,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这个大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利用需要科学的规划作为指导。过去人们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大多脱离城市这个大系统而孤立的考虑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造成了城市地下空间与城市发展的不相协调,进而造成了城市地下空间不能充分为城市发展服务。因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城市发展研究现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随着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各类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空间资源日益短缺,城市空间容量严重不足,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问题 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地铁、地下商业设施和市政综合管沟等地下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标志着南京市已正式进入浅层地下空间开发阶段,逐步走上了向立体空间拓展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现如今,地下空间的设计越来越被重视。如何正确有效地对城市地下废弃空间进行改造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本课题参考的文献涉及到城市规划、地下空间开发以及地质环境研究等多个领域。在国外,早年就有人提出对未来地下空间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设想;在国内,上海、青岛等城市已经开始着手对地下空间的大体规划设计。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改善地面环境,为城市留出更多的公共空间。侯学渊在《现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与运用》中提及,我国自建国以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就是人防工程的建设。建国初期为了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减少国民经济损失,建设了一些单纯备战的人防工程。这一时期的人防工程缺乏整体规划与设计,功能单一,质量低 ,布局与城市建设脱节。1978年人防会议提出了“平战结合”的思想, 一些人防工程以平战结合的形式改造成商业活动空间。这一时期人防工程的质量明显提高,人防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1986年,国家人防委、建设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工作的通知”,人防建设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人防建设更强调工程的平时使用,更强调人防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城市建设目标随之确立,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内容也不仅限于人防工程的建设,而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滨州大学Golany教授提出人的短期活动可以在地下,而长期活动应该留在地面,并认为现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的思想核心是通过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人们出行更便捷、城市地面环境更美好。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日本早稻田大学尾岛教授的赞同。

国内土地公有制促进了地下空间系统性的利用及研究,东南大学韩冬青教授曾比较系统地提出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的系统化、立体化、宜人化趋 势 ,提出立体化就是“对用地进行地上、地面、地下三维的综合开发,以构 成一个连续的、流动的空间体系”;董贺轩通过研究城市的立体化基面及立体化结构,指出地下空间与地面城市空间构成系统性、立体式,集聚发展的趋势。城市中心区的再开发应该实现立体维度上的流动性与多功能的整合,使城市中心区进行网络化重构。

全球城市的发展进程不同,但其发展规律却具有相似性。目前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建设中曾经遇到的问题,也是未来其他发展中国家即将面临的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的科学安全开发利用,部分城市已经提出相应的规划方案。李焕青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助力可持续发展》中提到了针对新时期全球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提出的纲领性文件——《上海宣言》。《上海宣言》将侧重从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韧性的角度提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举措,旨在总结全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优秀实践和经验,搭建“一带一路”重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投资方、建设方的桥梁。同时,汇聚全球资源,构建国际交流平台,促进上海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的精细化管理,并开展前瞻性关键技术的先行先试。城市注重高层建筑、大广场、宽马路城市“面子”建设的粗放发展模式导致了地下基础设施等城市“里子”建设的短板,导致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韧性和生态安全问题丛生。联合国于 2016 年在《新城市议程》中提出城市的包容性、安全性、韧性、可持续性等战略目标,并正式把地下市政管廊、地下公共步行网络、地下废物储存以及地下交通设施四种地下空间发展形式作为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解决方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可持续发展、韧性和生态安全问题的主要着力点,应以地下市政管廊、地下公共步行网络、地下废物储存以及地下交通设施为重要抓手,提供全球城市在土地紧缺、环境 污染、交通拥堵、城市停车难、能耗攀升、灾害频发等方面 的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题的综述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包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效益,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城市地下空间产权建设,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研究综述。与此同时,在国际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地下空间的规划进行探究。

章梦霞在《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研究知识图谱分析》中谈到,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缓解地面交通拥堵、增加城市容量和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地下空间在其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与集中性也将日益凸显。城市地下空间研究始于19世纪末,从文献发表数量看,预计未来会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地下空间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是加拿大。地下空间开发前的预测和规划是一直以来研究的热点,未来几年城市地质以及地下空间信息化也是研究热点之一。研究主题主要分为三个方向的演进,分别为:以地下建筑为侧重点的城市地下开发、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以及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城市地下空间的研究主题延续性好,学科交叉性较强。在建设智慧城市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背景下,城市立体化开发是高效利用现有城市空间资源的必要手段,也是实现城市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重要策略。

在地下空间规划的问题上,国外许多专家都认为地下空间的利用与地下资源以及新技术息息相关。在《城市可持续性地下空间利用的社会环境成本》中Soheil Sabri认为,地下世界很可能被大众,甚至被学术界和实践者低估。近年来,在土地利用压力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人口密集型城市在城市成长和更新的过程中开始求助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地下环境永远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为它最终会被所有用于地下开发的工程结构和建筑材料所改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最有利、最可取的解决方案是多学科协同规划,协调城市需求的不同维度,避免潜在的冲突,使各种地下资源之间产生潜在的协同效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