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儒解经背景的伊斯兰教金陵学派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2023-08-19 16:40:18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便开始对伊斯兰教及其中国化的问题进行研究。如葛壮[3]在论文中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体现出来的历史特征不应仅仅是“儒、佛、道三教合一”,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份量和影响同样不可被忽略。李华英[4]则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伊斯兰教与儒家的关系问题,对于中国伊斯兰教“儒化”“附儒”“靠拢儒家”等说法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伊斯梅尔[5]通过在教言教的形式将伊斯兰哲学与儒家哲学内涵加以比较,进行了深层的探讨。金刚[6]则在论文中提出“伊儒相通”重在伦理道德和精神品质的看法。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学者,如马仲荣、张建芳[7]、曹磊、白贵[8]等在对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其中国化实践的问题不断探索。

    而中国伊斯兰教的金陵学派作为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代表也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其相关论文成果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对金陵学派中单个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研究。如安建龙[9]以《天方性理》为文本依据对刘智的修养论哲学进行了分析,金贵[10]从“孝”“仁”“忠君”等方面对王岱與的伦理道德观进行了探究。此外,杨桂萍和王伟[11]在比较哲学的视域下对刘智哲学的两个关键概念“理”和“性”进行了分析,李伟和吴丹[12]则从诠释学的角度解读了刘智的汉译经典著作。

    第二类主要是通过金陵学派的代表人物及著作回顾历史上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中国化历程。如何玉红[13]在论文中详细论述了明清时期金陵学派在重构“二元忠诚”、活用《太极图说》、适应“人伦五典”等五个方面使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途径及表现方式,并对其做法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分析。马多勇[14]也在论文中就宇宙观、认识论、伦理观等多方面探究了金陵学派“以儒诠经”做法中所体现出的回回民族文化自觉。高占福[15]从《天方典礼》入手,探究其蕴含的“以儒诠经”思想及当时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运动,穆可发[16]以刘智为代表,梳理了历史上自传入中国起到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过程。

    第三类则是通过金陵学派的实践探讨当今的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如强金国、胡荣[17]以儒家之天对比伊斯兰教中的真主,通过二者的异同分析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契合点;吴云贵[18]以刘智的《天方典礼》为文本依据,并结合金陵学派其他学者的相关论述,就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路径和方式问题进行了讨论。马景[19]在回顾了明清时期伊儒会通的形成与发展之后,详细梳理了现代穆斯林学者马坚对这种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金刚[20]通过对明末清初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与儒家学说对话和交流过程中产生的“回儒”与“西儒”比较,探究了他们对于新时代外来宗教文化发展的启示。

    从上述文献资料来看,目前我国对于金陵学派及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基础且已有了相应的成果。但是大多都从金陵学派为切入点看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中国化过程,或是以金陵学派为背景性知识讨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总体而言成果相对零散,缺乏对于金陵学派哲学思想的系统性阐释。少有既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具体阐释金陵学派以儒解经的做法,以深入探究其哲学思想,同时又兼顾其对伊斯兰教在当代继续深化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启示的成果。由于该研究课题内容的本土化特性,目前的研究成果均在国内,国外学界对此没有涉及。

    因此,本文致力于对伊斯兰教金陵学派代表人物的著作进行梳理,侧重于对金陵学派所著的经典文本进行解读,相较于前人更加细致具体地阐释金陵学派在哪些哲学理论中、哪些哲学范畴上、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实现了“以儒解经”,以对其哲学思想进行系统化的探究。从而理解在明清时期以儒解经的大背景下,金陵学派如何通过汉语表述伊斯兰教教义并形成中国式的伊斯兰话语体系,并探究金陵学派哲学思想在理论内容上以及方法论上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比明清时期与当今的时代及社会背景,从而探究金陵学派对当今新时代、新形势下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意义。尝试通过分析在儒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背景下伊斯兰教如何建设本教的教义并自觉回应主流意识形态,为伊斯兰教在当代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化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提供历史经验及借鉴价值。

  1. 新华网.全国政协民宗委召开宗教界主题协商座谈会 汪洋出席并讲话.[EB/OL].(2019-11-29)[2020-3-5].http://news.xinhuanet.com/2019-11/26/c_1125277447.htm uarr;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