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介入老龄化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路径探索文献综述

 2023-06-07 09:48:30

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一)国内研究现状首先,关于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切入,涵盖面较为广阔,以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为切入点,总体呈现三个大的研究方向。

一是宏观方向,即整体性分析我国社区垃圾分类情况,包括社区垃圾分类现状、社工介入垃圾分类的有效路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智能化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典型国家社区垃圾分类政策的启示等方面;二是微观方向,即以单一社区,或某一类型、某特定区域的社区的为抓手,调查分析居民的垃圾分类操作情况和影响因素、社区管理概况与改进措施等。

三是融合方向,往往是基于微观层面分析研究某一宏观政策或模式的可行性、应用情况等。

在宏观方向中,通过对比分析我国2018年至2021年各界学者对社区垃圾分类实时状况的研究可以得出,我国的垃圾分类强制化政策给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显著的进步。

如娄子孟指出,我国在2018年由于缺乏垃圾分类法律制度,加上居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导致垃圾分类工作陷入困境的状况。

但到2021年,不少学者都对现行垃圾分类政策的积极影响给予了肯定,如孔劲松、谢旭禾等指出了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给市容市貌、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和行为、废品回收率等带来了显著的提升。

但另一方面,现有研究也发现了很多当下垃圾分类工作的不足之处与面临的困境,如垃圾分类政策制定中,存在如分类标准制定主体固化、分类政策的滞后性、分类措施的具体化程度不足的问题;在垃圾分类工作实际运行中,也存在如政府方面政策落实不具体、缺乏配套的监管措施、责任主体不明确、公共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居民方面,存在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到位、分类能力弱、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以至于无法完成分类投放操作等问题。

社工介入路径方面,国内学者分别从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设置垃圾分类相关培训、加强监管、设置奖惩制度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内驱力、链接更多资源提供支持等方面,阐述了众多以社区工作方法进行实务介入,从而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优化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有效路径。

此外,很多研究致力于通过科技推动垃圾分类,如人工智能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智能分类垃圾桶的设计等,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也在逐步投入使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如智能化程度不足、部分人群使用困难等问题,尽管如此,科学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仍很可能成为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主力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