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龛手镜·木部》同形字考察文献综述
2022-07-17 20:55:11
同形现象的发现可以上朔到唐代颜师古,其后可洪、王观国、郑樵、段玉裁、王筠、朱骏声、章太炎、黄侃等仅仅是关注同形现象,有的举例分析同形现象,王力、李荣也只是对同形字进行过分析,未对同形现象进行理论界定。以“同形异字”术语进行界定的第一人是戴君仁;从文献出版的角度来看,明确使用“同形字”并对其界定的第一人是陈炜湛;可是从文献记录角度来看,首先提出“同形字”这一术语的也许是裘锡圭。至少,从戴君仁开始,一系列理论成果相继问世,同形字进入理论研究阶段。以往同形字理论研究在概念、分类、来源与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我们的同形字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有益借鉴,但是也存在不足:在理论研究上,还存在许 ;多分歧,系统性理论研究构建不足。在材料研究上 不足,缺少穷尽性、系统性与历时性的材料 统计;解释不足,以往研究偏重于举例式论析,未有全面、系统的描写与分析。
综观 中国历代字书 , 严重存在重贮存而轻整理 、 重吸收而轻考辨与盲 目求全求大的倾 向, 加之传抄 与编纂失误 , 大型字书中贮存了成千上万的疑难字。 这些疑难字在形音义诸方面 留下的错误和疑惑 , 必 然严重影响字书的使用价值 , 影响汉字的大规模整理 , 影响汉字字种数的统计 , 并给汉语史的研究与古 籍整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上世纪 9 0 年代 《汉语大字典》 、 《中华字海》相继 问世 , 引起学界对两部大型字 书中收录的疑难字的关注 , 并开始了考释工作 。 从 199 2 年开始 , 杨宝忠、 张涌泉开始发表相关的研究成 果 , 张涌泉 《汉语俗字丛考》(200 0 年 )和杨宝忠 《疑难字考释与研究》(20 05 年)在大型字书疑难字考释 与研究方面已经获得可喜成就 。
字书疑难字指音义不详或形音义可疑的字 , 大多由于俗字和讹误字而产生 , 由于字书辗转收录 , 缺 乏语境 , 其考释难度超过写本、 刻石 、 刻本等文献俗字 。
戴君仁首先对“同形异字”现象做了分类,由于其中有些并非同形字,所以这不是同形字概念意义上的分类。裘锡圭首先按照在结构或形体上的特点把同形字分成四类,这拉开了同形字分类理论研究的序幕。
从结构上分类,裘锡圭第一个从形体结构上分为四类:结构性质不同的、同为表意字的、同为形声字的、字形变化而造成的。韩小荆也分为四类:异构型的、异写型的、类化型的、避讳型的。两者的角度相同而分类不同,其中“字形变化而造成的“避讳型”不应属于结构分类。从成因上分类。龙文希、张桂光、郑振锋等从造字、字体演变、书写变异、简化、古文借体、同音假借、派生等不同成因上进行分类探讨,成因复杂又意见不统一而导致分歧。从读音上分类。毛远明第一个根据发音是否相同或相近分为两类:形同音同或音近异词、同形异音异词。可是,音同或音近阿同形字不同于音同、音近的假借字,笼统地将音同、音近归为一类不利于观察与揭示二者的区别。上述学者从形体结构、形体来源成因和读音的角度进行了同形字的分类研究,使同形字理论研究更加深入。但是他们划分角度虽然相同,可是所划分类型既不相同又不科学,是其分类研究的不足所在。
汉字是汉语词的书写 形式 。 两 个或两个以 上 的词 或语素 , 无 论 同音还 是不同音 , 只 要使 用 了同一个书写 形式 , 却又不属 于 同音假借字 和 同源词共用或通用字 , 就都应归入同形字范 围。 有人称这种现象为“ 同形词 ” , 笔者考虑到 同形词还有单音节形式与复音节形式的差别 , 而 拙文 只是以单个汉 字所反 映的写 词现 象为 分析对象 , 分析的目的又是观察在写 词过程 中 字形的发生与变化 , 所 以称其为“ 同形字 ” , 似 乎更名正言顺 。 同形字现象不仅是普遍 存在的 , 而 且历代 都 有 。 在殷 商 卜辞 中, “七 ” 和 “ 甲” 、 “外 ” 和 “ 卜 ” 、 “永”和饭 ” 、 “寅 ”和“ 矢 ” 、 “谈”和“ 黑” 、 “ 正”和 “ 足”有同形现象① 。 在铜铭中 , 表示金 饼即铜 坯的象 形文 和 人脊骨 的象形文都可以 写成 “ 吕” 形留 。 在《说 文解字》一 书 中 , ` 部义 为“周垣也 ”的“ 院 ” 字 ( “奥 ”下 所 附或体 ) 与阜 部义 为“ 坚也 ”的 rsquo;` 院 ”字同形 , 口部义 为“ 口液 也 ” 的 rsquo; ` 垂” 字 ( “ 唾 ”下或体 , 汤 沃切 ) 与水部义 为“ 河 津也 , 在西河西 ” 的“ 唾 ”字 (土 禾切 )同 形。 汉魏以后 , 单字不 断增多 , 同形字更是屡出 不鲜 。 同形字的来路 不一 , 认真分析各个方面的 来路 , 这不仅有助于对若干字词关系历史演变 的具体理解 , 而且也有助于对“ 一字多义 ”的复 杂情况全面理 解 。 然而 , 此前还 没有人对此类 现 象作过 系统分析 和 归纳⑤ , 笔者愿 陈其 陋 , 分类举例 , 以求教于方家 。 一 造字同形 二 标义 同形 三 类化同形 四 讹变同形 五 混淆同形 六 借字同形 七 归并同形 八 简化同形
裘锡圭先生《文字学概要》第十章有“同形字”一节,他说:“不同的字如果字形相同,就是同形字。”由于种种原因,现行的简化字也有一部分字与古代的另外一个汉字同形。
简化字与另一个汉字同形的现象。虽然这一类的简化字与之重合的另一个字,基本上都是生僻字,有的实际上是早已不用了的古字,较少出现简化字与另一个同形字在相近的上下文同时出现的情况。如同王力先生所说:“(群众创造的分别字)有些字偶然和字典里的一些僻字同形,但是只有文字学家看见过这些僻字,一般群众是不理会它们的。”(《字的形音义》)但由于这些简化字本身与另一汉字形体相同,有时也会引起字义的混乱。所以对这一类的简俗字,前人是颇不以为然的,以为“制字之法扫地矣”(宋孙奕《履斋示儿编》卷二二引《艺苑雌黄》)。事实上,从我们上面举的例子中也可以看出,因简化字与古代的另一个字同形而导致误解误认的,在古代文献的整理研究中时有所见,并非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因此,我们的文字工作者在选用标准字形时,不但要合字理,而且要尽可能地避免与历史上的另一个汉字同形,以免造成理解上的歧异。
关于异体字,目前大家已有比较公认的定义,即“音义完全相同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