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HSK词汇大纲中的外来词及教学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2 14:31:39
文献综述
目前学术界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类型、分时期的归纳整理,以及对规范外来词翻译方式的探讨,而将外来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却有所欠缺。总的来说,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汉语外来词相关研究
(一) 汉语外来词综合性研究
1.有关汉语外来词的专著编写情况
汉语外来词由于在过去并没有得到汉语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对汉语外来词进行系统论述的专著十分稀少,而关于汉语外来词的专业论文也多只是就单方面的论述,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1921年,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出版的《语言论》一书就对语言的交互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最简单的影响是词的lsquo;借贷rsquo;。只要有文化借贷,就可能把有关的词也借过来”。美国的另一位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其1933年出版的《语言论》一书中就外来词的主要吸收途径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吸收外来词的途径主要有“亲密借用”和“文化借用”。意大利学者马西尼教授的《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1997),这本书中详细论述了19世纪汉语的发展、外来词的产生情况,并对外来词进行了分类。近几十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进入五十年代以后,我国不少学者也开始了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学者们对外来词的概念和性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例如: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杨锡彭的《汉语外来词研究》,都对汉语外来词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及定义。语言学家对外来词的产生原因、分类范围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王力在《汉语史稿》提出借词,即音帘译词,即译词,两者的定义并认为"只有借词才是外来语,而译词不应该算作外来语"。范秀秀(2011)在王力的借词和译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汉语外来词的分类问题。史有为的《汉语外来词》从外来词的形式类型、功能类型、语义类型等不同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汉语外来词的分类。苟芳琴(20014)把外来词分为“音译、半音半译、音译加注、直接借用、借形词”五类。徐广洲(2009)认为现在大部分汉语外来词的“类”与“名”分歧较大,他给汉语外来词的类别重新命名,并针对现有的一些分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汉语外来词的词典编纂这一领域。据考证,我国最早的一部类似外来词词典的工具书是福保在1992年编写的《佛学大词典》,而我国第一部正式以“外来语”命名的词典是1936年胡行之编纂的《外来语词典》。1984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由刘正谈、高名凯、麦永乾、史有为合编的《没语外来词词典》是一部收纳古今存亡的外来词大集合,是迄今为止收词最多、最全,影响最深的一部外来词词典,堪称我国汉语外来词词典编纂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汉语研究这方面的薄弱,专业辞书纷纷涌现,如1990年岑牒样编纂的《汉语外来语词典》、1993年李达仁、李振杰、刘士勤合编的《汉语新词语词典》、2001年刘涌泉编著的《字母词词典》、2002年沈孟製编写的《实用字母词词典》等。目前我国对汉语外来词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不少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汉语外来词的将会持续引入。因此,外来词还有许多方面等待着我们去研究,不仅要拓展研究的广度还要推进研究的深度;既要重视对己有的外来词进行深入研究,也要不断对新型的外来词进行研究;不但要重视对外来词的本体研究,还要重视对外来词应用的研究。此外,汉语外来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研究还比较少,专门介绍汉语外来词教学的课程和教材更是极少。可以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是学习还是讲授外来词基本上都是空白。所以将汉语外来词的教学安排到教学中,是当前对外汉语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有关汉语外来词命名的讨论
外来词在汉语中还有“借词” “借语”等名称,这些名称都体现了汉语外来词源于外族的特征,对于汉语外来词的命名,学者之间的观点也各不相同。胡行之在编纂《外来语词典》(1936)时提出使用“外来语”这一名称,随后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1942)中沿用这一用法,刘喜印、高光宇、张清源、王力等学者也惯于使用“外来语”这一名称。罗常培在《语言与文化》(1950)中使用“借字”这一名称。高名凯、刘正埮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1958)中谈到“外来词”这一名称。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1991)认为外
来词也叫“借词”,即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史有为(2000)与葛本仪(2001)也在他们的著作中使用“外来词”这一名称。 “外来词”的命名有很多,但都体现了汉语外来词的语源特点,在经过较多的讨论后,摒弃了一些异议, “外来词”这一命名被广泛接受。
2.有关汉语外来词文化功能的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