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形象感知与绩效研究文献综述

 2022-07-31 15:21:38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湿地研究时间短、基础薄弱、整体性和综合性不强,湿地生态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湿地旅游资源的界定、湿地生态旅游规划建设以及管理开发模式等方面。刘静怡、卜文娟、刘佳峰等对生态旅游名词概念做出阐释,探讨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及建设建议。贾丹等指出了影响湿地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湿地的旅游形象感知,同时借鉴TDIS模式,以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范围,从而总结出了体验视角下湿地旅游形象设计的基本规律和策略,并为湿地旅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模板。缪启军等除了对湿地生态旅游内涵研究之外,还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存在问题、发展策略作深入分析。蔡志勇阐述了湿地公园建设对环境的有效保护作用,总结溱湖湿地公园管理的方向、建议及经验。王妙甜以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自然、人文等5方面深入研究,探讨溱湖湿地生态旅游的审美文化和美学特色,在生态旅游中的美学价值以及功能。曹福荣针对性的总结了湿地公园的发展和建设的经验,以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域,对其在总体规划设计、水环境问题以及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研究,为今后我国的湿地生态公园建设以及后续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黄胜男等通过结合游客偏好、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形象等方面,探索建立、强化目的地和游客的形象感知机制,借助网络文本分析法,从游客角度对黄山风景区的形象感知差异,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唐笛扬等利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以不同网站的游客点评和游记作为数据样本,对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分析。通过对旅游形象感知要素进行编码以及IPA分析法的分析结果,指出提高游客的旅游形象感知体验关键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管理水平。冯刚等通过对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建设类型,提出了一种合理完善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发展模式。腊笛等通过对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在规划设计、生态修复、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分析,以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原理,总结出湿地保护应与社会经济发展两者应共同发展的结论。侯晓蕾等通过对三门峡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实地调查问卷,发现在大量的保护工作背后仍然存在着湿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现实矛盾。针对这些问题,其提出了合理规划功能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公民生态保护意识等切实、有效的建议。黎曙构建了云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提出对策及建议,为本文研究夯实基础。

国外研究现状

非洲是最早产生生态旅游这一概念的地区,之后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国外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的兴起、特征、内涵、分类、价值评估、规划、管理建设及评价等方面。对湿地生态旅游研究始于湿地与旅游的关系。此后,湿地与旅游关系的研究日渐增多,并出现对湿地旅游地规划及开发模式、湿地旅游与减少贫困、湿地旅游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1983年Ceballos-Lascurain最早提出“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其认为为了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系统的质量,通过生态旅游的方式在受到相对较少污染和干扰的区域进行自然旅行。CEAC(加拿大环境咨询署)认为生态旅游是益智型自然旅行体验并考虑当地社区的完整性,其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澳大利亚Ralf Buckley将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上可持续发展,以大自然为基础,涉及自然环境的教育、解释与管理的旅游。Bacon研究了加勒比海地区湿地的旅游价值。Platt对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湿地旅游案例进行研究,指出了成功开展湿地旅游的主要条件:完善的规章制度、充足而持续的资金和人力支持以及科学的信息管理等。Geoffrey Wall研究了全球气候变化与湿地旅游和游憩的关系,他指出海平面上升会影响滨海湿地旅游,而水位下降会影响内陆的湿地。Olga G.Christopoulou和 Efstathios Tsachalidis以希腊的四个具有影响力的湿地为研究对象,从当地居民的态度角度研究其保护政策,并建议在湿地发展生态旅游。特纳(Turner,1969)和艾什(Ash,1975)研究方向相似,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脱离日常状态,逃避现实的一种行为旅游。麦肯奈尔(Mac Cannell,1973)却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者追求真实性的体验可以克服资源短缺的现状,缓解工作压力,积极面对窘迫的现代生活。两类观点完全相反,这就使人们对现代休闲旅游是有消极影响还是积极作用开始了争辩。20 世纪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可快速发展的背后是诸如肆意猎杀野生动物、大量旅游滞留垃圾的堆积、景区游客数量超负荷等资源过度开发与不计后果的利用所带来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工业文明后期,人们开始感受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威胁,不再一味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因而有了生态旅游这种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

参考文献

[1] Cohen E. A phenomenology of Tourist Experiences [J]. Sociology, 1979, 13(2): 179-201.

[2] Ceballos-laseurain,H.Tourism,Eeotourism and Protected Areas[A], in Kusler JA,

ed.Eeotourism And Resource Conservation[C]. Eetourism and Reso urse eonservation Project,

1991, 73-7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