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科普设计应用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30 16:01:14
海洋文化科普设计应用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自然本身的变化以及人类不合理,超强度的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的生态平衡被打破。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的打破,直接导致了海洋动物多样性的减少。但随着人类海洋保护意识的提高:减少碳效应,保护海滩环境,选用生态环保产品,支持致力于海洋保护的组织等等也缓解了紧张的恶化速度。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事实上,现代人除了近海远洋捕捞,建立钻井平台之外,对海洋基本无计可施。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一直处于探索阶段。根据《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4)》发布,我国海洋资源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目前海洋资源利用质量、效率、效益较低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扭转。未来几年,海洋经济发展的种种一种应是进一步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2018年11月28日至29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该次论坛以“科普 科普产品 科普研学”为主题,分别设立科普分论坛、科普产品分论坛、科普研学分论坛 、海洋科普联盟分论坛等四个分论坛。并邀请行业领导、专家做论坛主旨报告。这为科普性主题的一大典型。类似主题性的科普活动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视野,被人们所欢迎。
- 海洋文化的内容
“海洋文化,就是和海洋有关的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如海洋民俗、海洋考古、海洋信仰、与海洋有关的人文景观等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2.1海洋民俗
海洋民俗:海洋民俗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个与海洋相关的国家,民俗,都有各自不一样的民俗文化。例如西方信仰海神波塞冬,而东方向往妈祖文化。具有地域性,即使同一个国家,地域,海洋民俗也各不相同。具有漂流性,跟随分支的迁徙而传播和扩散。即族人飘到哪里,文化也飘碎到哪里。具有变异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改变发生变异。具有行业性,一般为航海业,造船业和渔业。具有功利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信仰的功利目的,例如祈求航海安全,渔业丰收等等,具有神秘性,为了让人们更好的信服,海洋民俗往往会掺杂一些巫术来使得人们彻底信服。
2.2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文化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海洋文化,一般常按生活方式将海洋生物分为浮游生物、游泳动物和底栖生物3类。浮游生物无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弱,悬浮于水中随水流移动,包括细菌、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游泳生物 指那些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而游泳能力强的动物。包括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软件动物和一些大型虾类,它们的游泳能力、速度和方式也有很大差异。底栖生物 生活在海洋水域底部和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各种生物,包括底栖植物,底栖动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