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中舆论的非理性“越界”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9 15:18:21
文献综述
当今世界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之外又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社会空间,在这个虚拟的社会空间里,人们的言论、行为受到的约束空前降低,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的憧憬交织在网络舆论中,网络舆论成为民意表达的最新阵地,也成为学者研究的新热点。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西方的学者对舆论的研究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与西方的代议民主制相适应,西方社会非常重视民意和公众舆论,公众舆论也成为西方近代政治学和行政学研究的重要部分。互联网产生之后,西方学界立即对这一新生的媒体进行了研究,西方学者研究的视角主要以传播学和社会学为主,重点研究网络舆论的监管和控制。国内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比西方发达国家相对较晚,因此网络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却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国外研究:
网络舆论是舆论研究范畴的进一步延伸,西方学者在很早之前就开始对舆论进行研究,最早的舆论研究是与政治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的,18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卢梭在其政治学名著《社会契约论》中首次提出了“Opinion publique”的概念,也就是“公众意见”、“公众舆论”。卢梭认为“公众意见”是人民主权的基础,在卢梭看来,法律应该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开启了公众舆论管理研究的先河。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伍德罗·威尔逊开辟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将行政学研究从政治学中划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其在著作《行政学研究》中,专门从行政学的角度对公众舆论进行了详细探讨。他认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群众舆论监督将起什么作用?准确的答案似乎是:公众舆论将起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
20世纪初传播学首先在美国兴起,至四五十年代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一最新的传播媒介受到重视,国外的学者开始运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对新生的网络舆论进行研究,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Journal of Communication》是国际传播学会的主要学术刊物,它代表着传播学研究的主流,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该刊专门出版了对互联网的研究专辑,开启了传播学研究的新的篇章—对互联网的研究。紧随其后,又有许多重量级的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刊物,诸如《Journalismamp;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Media Transmission》等,也先后对互联网这一新兴的媒介进行研究。与此同时,互联网交互技术的研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兴趣,一人批以此为研究重点的学术期刊也应运而生,包括《New Media andSociety》、《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等。
国内研究:
国内关于网络舆论内涵特征的研究,许多学者在做相关研究时都会进行探讨,也有学者对此做出专门的研究。学者谭伟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舆论进行了界定,他认为网络舆论具有传统舆论的特点,是在网络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事件表达出来的具有倾向性和影响力的言论。f61邓新民教授对网络舆论的界定引申自传统舆论的概念,但是他更加强调舆论的公众性,他认为舆论“是公众对于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而网络舆论就是公众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同时他还将网络舆论作了进一步的细分,辨析了网络舆论和网络新闻舆论的异同。
网络舆论在中国如火如茶的发展,已经成为窥测民意和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途径,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直接和明显。有学者从四个方面来归纳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一是网络媒体及时、开放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的渠道。二是网络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日益增强。三是网络媒体称为人们表达意愿的首选途径。四是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日益彰显。此外,网络舆论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因为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舆论的产生,民众获得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意见的场所,各种见解、思潮在这里碰撞交锋,无形中对民众进行了公民教育,促使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培养了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的习惯和热情。网络舆论揭开了掩盖真理的面纱,使公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民主权利,理性的精神开始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中生根发芽。在现代民主社会,民意是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王梅达研究了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中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阐述了网络舆论对政策制定的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的影响,同时指出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能够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政府应该重视网络舆论,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网络舆论,减少网络舆论对政策制定的消极影响。
资料编号:[80201]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