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温差发电在玩具中的应用模型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8 15:42:37
文献综述
——太阳能温差发电在玩具中的应用模型设计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世界文明的物质基础。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他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根据专家预测,按目前的消耗量,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能源危机迫在眉睫。因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化石资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出路。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丰富、清洁环保、分布广泛等特点,是理想的替代能源。温差发电技术是一种基于塞贝克效应(Seebeck 效应)的固态能量转换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绿色环保、可靠性高等特点,塞贝克效应是利用热电材料两端的温差使材料的载流子发生运动,进而实现能量形式的转换[1]。
温差发电是继核能、太阳能、风能之后的又一种新能源利用方式,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温差发电不受天气影响,无噪音、寿命长,但也存在一个严重短板——半导体材料的热电转净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微量的其他元素,如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少量的磷、硼,可有效提高半导体的热电转换率;二是研究更加优化的工艺,即增大或提供持续稳定的温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太阳能温差发电国外研究现状
温差发电开辟了利用太阳能的一个新途径。1922 年,Coblentz为了测量其他星球的红外辐射,利用第一台太阳能温差发电装置进行了测试,因为当时系统所用热电材料的 ZT优值低(lt;0.4),太阳能集热率和热端温度低,所以系统的效率很低 (lt;1%)[1]。1954 年,M.Telkes 研发出由 25 对温差电偶组成的太阳能温差发电机,聚光型的温差为 247,效率达3.35%。前苏联在 1960 年已经研制成功 100 瓦的实验性太阳能温差发电机。最近二十几年,随着温差发电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能源渐热全球,太阳能温差电发电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96年Chen 计算了基于平板集热器的太阳能热电发电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转化效率,最大输出功率,负载的影响等;H. Naito 等使用抛物面镜开发了一种太阳能热电转换器。1998 年,Omer 等人研究了太阳能热电发电中的器件优化问题。指出器件的尺寸优化对于提高效率非常重要[3]。2001 年,Stevens W J[4]在考虑了热端板、冷端板热阻的情况下研究了线性、锯齿形和正弦温差分布情况下热电器件效率的变化。2003年 Scherrer H[5]等建立的基于方钴矿的热电器件模型,着重考虑了集热器和散热器面积与 P/N 结面积比对热电器件效率的影响。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