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组图《盐工》的创作文献综述
2022-07-28 15:00:53
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手工业开始渐渐的被淘汰,但是仍有一批人,坚持着多年传承下来的技艺,随着国家非遗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传统的手艺不仅是匠人代代相传的一份技艺,更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在现代,它随时可能消失,而大多数人还无知无觉。盐工就是如此,盐,是生活的必需品,可也因为它太过平常,很少有人想到,我们中国的盐文化,其实历史悠久,西汉时期,东台先民就开始“煮海生盐”,之后,一代又一代的盐工撰写着“盐文化”的灿烂历史。在以前,这些只能由文字记录下来,而现在有了摄影技术,我们能够将这种文化,以图片的形式留存下来,让人们更加直观看到,盐工们在盐田间的辛劳。
淮盐工艺起源于春秋,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淮盐晒盐的盐场整齐规律,排列起来的盐田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这里就是盐工的工作场所,我希望借由我的作品,让盐工和盐作为一种景观呈现在人们面前,而非单纯的一种职业和调料,让人们看到盐在自然界最原始的状态,观赏到盐除了实用性之外的人文之美,而这些恰恰是盐工们创造的。我希望镜头下的照片,能在纪实以外融入我自己的想法,使之更具形式感,也能让更多的人注意到,盐工这种容易被人忽视的手工艺人,以此去关注和保护,这种无形的文化,这也是纪实摄影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
Kenneth L. Smith曾在《Handbook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 Theory, methods, and media》[1]一书中提及自己对纪实摄影的想法:“Documentary photography has a history, through 19th-century photojournalism and social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born of the Progressive Era, that predates the argument between positivist objectivity and the recognition that subjectivity is necessary in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Still, the desire to use a camera to record environmental detail for later analysis and tell stories places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firmly within the realm of ethnographic methodology that includes visual sociology, visual anthropology, social documentary advocacy and photojournalism. In fact,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is an umbrella term that encompasses all these uses of a camera to record human actuality and draws them together.”让我了解到纪实摄影,就是让相机纪录环境细节并用作未来分析的并讲述故事的渴望,在拍摄盐工在盐场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不停的观察,有哪些细节,可以将被摄者当时的状态表现出来,我所拍摄的东西要有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要懂得通过的照片的细节,将自己想表达的故事传递出去。
Michael R. Peres也在自己的著作《Focal encyclopedia of photography: Digital imag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history, and science》[2]这样写道:“One outcome of the process of documentary photography is the creation of important visual records that provide tangible evidence of life. The extraordinary visual detail of photography shares compelling impressions of truth, allows viewers to occupy the position of the photographer, serves as an impartial and faithful witness to life#39;s events, and freezes an instant of time in which places and events may be later studied and restudied.”纪实摄影的照片最重要的就是让观众感受到真实,纪实摄影需要不偏不倚且充满信念的见证着他人人生中的事,通过照片冻结的时光,要是值得后世去研究的,这就需要我在拍摄盐工每一张照片的同时,想到我为什么要拍这一张照片。
也许很多人认为,盐过于普通,想象不到有什么拍摄价值,那么秦昭在《盐的景观(中国篇)》[3]中,曾描述过这样的一番场景:“沧海盐田。江苏沿岸那些古老的盐场,仍然在生产着著名的雪花盐。夕阳西下,金黄色的阳光洒落在镜子般的盐田上,一亩亩,一垄垄,光影浮动。盐田上,盐民稀落。一眼望不到边的盐田往大海方向延伸。田梗边,成堆海盐累积起来,像一个个小山丘,暂时存放海盐的“大坨”里,白茫茫一片。在戴着草帽的盐工们的铁锹下,精细如玉的海盐从一座盐丘飘向另一座盐丘,满天飞散,落雪一般。”由此可见,盐是可以被当做用来观赏的食物,而且正因为盐和每个人的生活不可分离,普通到人们已经忽略掉了它的存在,所以当人们看到盐工劳作在盐田里的场景,作为一种摄影作品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才会更为惊艳。
大门在《人像·凝视-100幅精彩人像作品解读》[4]中说:“生活在摄影术发明之后年代的人们或许都该庆幸自己能有阅读照片的机会,那是一种对时间和历史充满现实而又迷幻的体验。”;同样包文灿在《民俗摄影》[5]中也说过:“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古老的传统也就越吸引人。这不仅仅是出于一种怀旧的情愫,更依赖于人们对民俗本质认识的提高。民俗摄影以其独特的图像奉献给社会、展现给人类,它的表现力量是其他文艺方式所无法比拟的。”这也正是我拍这组作品的目的,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系,盐工这一古老的职业,即将消失在盐田之间,随之失传的将是他们的手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照片,让人们意识到,无形的文化也十分的美丽,以此让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一职业。
在我拍摄准备前期,杨小彦的《看与被看-摄影中国》[6]书中,与当代摄影家的对话,对我也有所启示,尤其是里面对张海儿的采访:“问:lsquo;按照你的意思,摄影岂不是很随意?rsquo;摄:lsquo;在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应当保持一种随意的关系,这种关系同时是由摄影者来规定与把握的。而在技术上,却应当对自己有专业性的要求。记住,照片的素质是摄影作品最后成立的保证。rsquo;”让我明白,摄影师与拍摄对象要保持一种相对随意的状态,尤其在拍摄的时候,不能去过多的干涉盐工,否则就会让对方感到不自然,成片的效果也会不理想,要懂得在拍摄的同时,通过自己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去构图,从而拍摄到自己想要的画面。
拍摄对象是人,就会有多变性,这也是考验摄影师对外的交流能力,朱涛曾在《定格瞬间:历史语境与当代影像》[7]中说过:“作为一个摄影家在拍摄照片的时候与作为被摄体的人们一起生活,尊重对象,理解对象,与对象进入同一个世界。”我十分的认同这一点,只有在拍摄期间,每天自己去盐场踩点,与盐工交流他们的职业生活,并且自己长时间亲自去看他们的工作场所,才能知道自己到底要拍什么,在什么时刻,什么地方,可能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只有自己身体力行的去尊重盐工这一职业,才能让自己的照片中,有更多的故事性。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