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深共熔溶剂法提取桦褐孔菌活性成分研究文献综述

 2022-07-26 14:59:30  

文献综述

1.桦褐孔菌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是一种生长在寒带的木腐菌,别名为白桦茸、桦孔茸。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卧孔菌属[1]。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 50°之间,集中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北欧的波兰和荷兰、中国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日本北海道,以及北美北部[2]

综合国内外的文献报道,目前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羊毛甾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和桦褐孔菌素、黑色素类、叶酸衍生物,以及芳香物质、木质素、栓菌酸、单宁等化学成分, 其中起主要药理作用的为羊毛甾醇型三萜类、桦褐孔菌醇、桦褐孔菌素和木质素。具有抵抗肝癌、胃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皮肤癌、直肠癌、淋巴等多种肿瘤细胞, 以及抗艾滋病病毒、抗感染、治疗糖尿病、降血压调节血脂、抗机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应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 以循证医学的观念, 加强对桦褐孔菌的深入研究, 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

1.1 桦褐孔菌形态特征

桦褐孔菌为不孕子实体近球形或不定形块状。直径7~36cm,表面坚硬,黄褐色至黑色,有明显凹凸不平开裂的小块。菌肉黄褐色,菌丝为二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淡黄色,有隔,无锁状联合,直径4~6mu;m。骨架菌丝为刚毛状菌丝,黄褐色,直径5~6mu;m,难发现子实体。菌肉组织由褐色刚毛状菌丝和淡黄色生殖菌丝组成,厚壁,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坏纹,明亮淡黄褐色,刚毛体暗褐色。

1.2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1.2.1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

(1)三萜类化合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