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地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扬州市吴桥镇陈毅广场为例文献综述
2022-07-26 14:46:29
《红色旅游地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以扬州市吴桥镇陈毅广场为例》
文献综述
-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愈发便捷的交通,外出旅游时,人们不再仅限于满足感官需求,如赏美景、品美食等,而是衍伸为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红色旅游”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游客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除此之外,赏美景、品美食等基本的出游需求,“红色旅游”也能满足,因此,越来越多的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更多地关注红色旅游地。但与此同时,国内红色旅游地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如旅游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推动等方面发展层面参差不齐。因此,研究红色旅游地,对其发展中的困境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的找出红色旅游地发展中的阻碍因素,再根据发现的红色旅游地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二、国外红色旅游地的研究现状
“红色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中国共产党特性的,在国外则没有“红色旅游”的说法,但与此相关的有共产主义遗产旅游和黑色旅游概念的提出,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西方对于“红色旅游”的研究,有以下几种方向:一是对于战争旅游的研究,Sevil F S nmez 认为暴力事件、政治动荡、战争和旅游业密切相关[1];Caroline Winter Tourism 关注了战争、旅游和社会记忆之间的关系[2]。二是对于遗产地旅游的研究,Yaniv Poria, Richard Butler, David Airey(2001)对遗产旅游核心是对文物感知的思想提出挑战,对四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进行了研究[3]。David B. Weaver(2011)对当代遗产旅游进行定义并进行分类[4]。T.C. Chang, Simon Milne, Dale Fallon, Corinne Pohlmann认为遗产旅游是推动城市经济和拓宽城市空间的方法,可以了解到城市遗产旅游发展的过程和相关结果[5]。三是对于黑色旅游的研究,黑色旅游现象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是受年列农和弗勒出版的《黑色旅游:死亡与灾难的吸引力》的影响,从此成为了欧美旅游学界的研究热点。其中 Philip Stone, Richard Sharpley(2008)研究了黑色旅游的消费问题.聚焦现代社会学死亡的问题,探讨了社会文化的视角下的死亡率和黑暗旅游作为面对死亡一种手段的关系[6]。如Erik H. Cohen(2011)以研究在耶路撒冷纪念馆殉难者为基础 , 提出一个新人口术语来描绘黑色旅游景点遇难者,遇害地是一个有意义主题[7]。
国外对此类旅游形式的研究就相对较早,也较为深入,在国外的“红色旅游地”的开发与发展中,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如巴黎公社墙,被公认为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旅游纪念地;俄国的东宫、十月革命纪念馆、林肯公园、夏威夷珍珠港、莫斯科红场等。虽然战争旅游、遗产旅游和黑色旅游与红色旅游无直接联系,但在旅游资源层面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借鉴。
三、国内红色旅游地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尽管红色旅游活动早已存在,但真正的研究发展还是从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开始,其中纲要对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进行了规划。至此,国内红色旅游开始了全盛状态。如吴必虎、余青的《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8],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红色旅游本质、发展历程及现状,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红色旅游国际化、红色旅游市场营销,如何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进行了学术研讨;方世敏、阎友兵的《红色旅游研究》[9],从红色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旅游区域开发与产品建设、红色旅游经营管理、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湖南红色旅游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周振国、高海生《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10]从红色旅游的内涵、意义、资源、文化、主体,以及发展趋势和科学评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对于红色旅游地的发展问题,余凤龙,陆林,王亚娟,黄远水等人在期刊中指出了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刻、旅游产品功能单一等。其中,刘桂兰(2008)认为保持河南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认识,挖掘内涵,创新开发方式、提高开发水平,改革管理体制[11]。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