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组织化法律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6 14:40:18
农户组织化制度供给与需求实证分析的文献综述
1.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后,城镇化和工业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则陷入缓慢滞后的状态,使得农民的弱势地位在市场面前表现得愈加明显,“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更是难以顺应“大市场”的发展需要。究其根源,我们不难看出这都归结于农民缺乏一个相对有效的组织,即农户组织化。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规定;在2015年《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因此,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现实需要,农户组织化都是必然趋势。我们必须要抓住机遇,以坚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前提,逐步推进农户组织化的发展。
2.研究现状
2.1国外有关农户组织化制度的研究现状
(一)农户经济理论
俄国著名农学家怡亚诺夫在上个世纪初,首先提出了“劳动-消费均衡”理论,通过比较小农家庭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指出小农家庭式农场的生产只限于满足家庭消费需要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一种以劳动供给与消费满足为决定因素的运行机制;舒尔茨则提出了“贫穷而有效率”的假设,他认为农民是理性的,农民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持家庭农场的持续经营。
美国学者黄宗智通过对上世纪中期中国农村经济状况分析后,他认为中国的小农有三种不同的政治面貌,一是利润的追求者,二是生产者,三是耕作者,只有站在合三为一的角度上看,才能全面了解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而利普顿则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即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考虑风险不确定的因素。
2.2国内有关农户组织化制度的研究现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