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On the Chinese-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文献综述

 2022-07-24 12:32:26  

文献综述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中西方商品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商标的翻译也越来越重要。多年来,学者们一直致力于探讨如何合理与贴切地翻译商标,并取得了丰硕成果。郑畅认为商标翻译必须在一定的翻译理论指导下进行。他所说的翻译理论就是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尤金·奈达是西方翻译理论界的代表,他的“功能对等”理论在译界有重要影响。他认为翻译是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Zheng,2006)。本文认为要切近原语信息,可以从商标的构造和基础功能来展现,从而再现原语信息。

  1. 研究背景
    1. 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80年代传入中国,功能对等理论是其翻译思想的核心。1964年,在《翻译科学探索》中,他首次提出“动态对等”的概念,将翻译研究的重点由对静态的文本信息转移到读者对文本动态信息的关注。这是功能对等理论的起源。与其他传统翻译理论相比,“功能对等”理论注重读者反应,强调在译文中用精准贴切的语言再现原文的内涵,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获得较为一致的阅读体验。功能对等强调译文不必追求形式上的一一对等,当内容与形式无法兼顾时,可在必要时对原文的结构和形式进行调整,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自然对等(王泽华,2016)。商标的汉译需要符合中国的习俗习惯等,使汉译的商标与源商标有同样的商标含义,而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注重读者体验感,两者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商标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2功能对等理论与商标翻译

商标翻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因素,例如语言差异、翻译者、商标本身等,这些都是商标翻译完成的难点。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先由商标的构成来切入,以原英文商标为基础,结合中国的语言和生活习惯来进行翻译。例如“Transformer”翻译为“变形金刚”,这个词自从翻译过来,就普遍被大众所接受,并且风靡了很长一段时间。译者并没有把商标译为“转换器”或“变形器”,而将其拆分为:“Transform er”,即“变形 金刚”。“变形”用来描述产品的特点,比译成“变换”要好:用不同的方式将其部位组合在一起,这个玩具能变成像汽车、坦克、飞机等不同的形态;把“—er”译为“金刚”,即“佛祖的守卫”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意义非凡。因为在中国人看来,“金刚”拥有战胜恶魔的力量和能力,而且战无不胜。这个形象十分符合孩子们偶像崇拜的心理。指导翻译的理念就是功能对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商标翻译的成功促成了此商品在中国市场的流行。

3.结语

研究表明,为了更好地实现商标的功能,提高商标的翻译质量并达到刺激消费的最终目的,商标翻译可以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对多种翻译策略进行灵活运用(Li, 2015)

本论文主要参考文献如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