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hetorical Analysis of Verbal Humor in The Big Bang Theory文献综述
2022-07-24 09:44:56
文献综述
- 前言
幽默,作为人类特有的交际形式,不仅能够营造和谐的交流环境,还能为人们的生活增色添彩,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综合性研究课题。而言语幽默因为语用特征鲜明、语用效果明显而成为幽默传递的最主要方式。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解读幽默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 研究背景
2.1 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幽默的研究最早始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此后,许多学者在不同领域,以不同方法从各种角度对幽默进行了理论阐释。在西方传统的幽默研究中,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占主导地位,由此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幽默三大理论即社会行为角度的优越论、心理分析角度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构成了国外幽默研究的基本理论态势。当代以来,西方对幽默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多学科性、重应用等特点。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幽默流行起来,在传统乖讹论的基础上,Raskin(1985)在其Semantic Mechanisms of Humor 一书中提出语义脚本理论,以一个认知框架模拟笑话接受者使用语言学和世界知识来理解笑话文本;随后,Attardo依据语言学中句子形成从意义到声音的理论顺序提出了笑话表征的五层模式;在上述基础上,Raskin和Attardo(1991)合作提出普通言语幽默理论,成为从语义角度研究幽默的重要理论。同时,许多语言学理论也开始应用于幽默分析,如,Raskin(1985)指出违反Grice合作原则会产生幽默;Curco( 1995,1996) 从关联论的角度阐释了幽默;Coulson( 2001,2002 ) 首次将Fauconnier amp; 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应用于幽默分析;Yus( 2003) 介绍了关联理论对幽默研究的贡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幽默研究也开始转向计算语言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此外,国外学者还从人类学、修辞学、美学、文学、医学等方面对幽默进行了分析。
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中国,尽管“幽默”这一概念出现较晚,但对于致笑机理的研究由来已久。中国古代的笑论多是对于笑的机理的思考和领悟,重视其社会功能,在《诗经》、《史记》、《笑林》、《文心雕龙》等著作中均有体现。中国现代意义上对幽默的研究始于1924年,林语堂将“Humor”一词移译过来,并很快为大众所接受。随后以老舍的《骆驼祥子》和钱钟书的《围城》为代表的幽默文学兴起。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学者对幽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陈孝英(1989)在《幽默的奥秘》一书中从喜剧美学角度分析幽默;胡范铸(1991)的《幽默语言学》和谭达人(1997)的《幽默与言语幽默》都对幽默的辞格运用做了细致的探讨,从修辞学角度出发研究幽默;学者王建平(1992)、陈克守(1993)、周敬钊(1993)和谭大容(2005)都从逻辑学分析了幽默的生成;李岩(2007)从预设、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语用学理论进行幽默研究;方传余和王蒙(2007)则从语用动机和策略方面进行分析;王牧群和李相敏(2007)从效果来探讨幽默特点。随着语用研究和认知语言学的深入发展,近年来许多语言学硕博毕业生将幽默纳入自己的研究课题,从Nash的欣喜原则、面子和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语义脚本等来对幽默进行解读。对比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还存在局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拓展。
2.3 与本论文有关的研究
《生活大爆炸》是美国著名的一部情景喜剧,其幽默元素在视觉、言语和逻辑思维上均有体现。笔者以“生活大爆炸”和“言语幽默”为并列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栏进行搜索,在2011-2017年间,共有97篇,角度涉及预设、会话原则、概念整合理论、关联理论、语域理论、顺应论、修辞学等,其中博硕士论文51篇,以三大传统幽默理论为出发点的尚不多见。李艳和李孝英(2013)在《幽默语言的社会认知视角分析——以lt;生活大爆炸gt;为例》中以剧中的主要角色为例说明了西方传统三大幽默理论在剧中的体现;郭倩和杨真洪(2012)在《辞格幽默生成机制及应用的认知研究》中探讨了隐喻、双关、委婉语等修辞的幽默生成机制,并对交际和教学提出了启示。
-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对情景喜剧言语幽默的分析近来多集中于认知语言学,以西方三大传统幽默理论为理论基础来研究的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将从优越论、释放论和乖讹论出发,分别探讨《生活大爆炸》中由相关修辞手法生成的言语幽默,以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生活大爆炸》作为情景喜剧有哪些特色?2)反讽、夸张等修辞是如何通过优越感、委婉释放和乖讹产生幽默的?3)这对跨文化交际和英语教与学有哪些启示?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