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Isabel’s Tragedy in The Portrait of A Lady文献综述

 2022-07-24 09:42:55  

附页

文献综述

1.前言

《贵妇的肖像》是亨利·詹姆士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伊莎贝尔被认为是最迷人的女主人公之一并被大量读者所崇拜,评论家们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很多关于对作品和伊莎贝尔的评论。

  1. 研究背景

2.1 国外研究背景

国外很多人对此书做了很多研究。Vartikis Kinoian对小说中的每个主要人物都作了独立分析并详细阐述了他们在激励伊莎贝尔成长和成熟过程中的作用。贺瑞斯E.斯卡德尔评论的重点几乎完全放在他所说的故事的“连贯性”上,按他的意思小说中的“人物、场景、事件,都遵循于他们自身的发展规律”。斯卡德尔唯一的抱怨就是他不喜欢小说的结尾。简言之,他反对詹姆斯最后又把伊莎贝尔送回到吉尔伯特身边,斯卡德尔坚持认为伊莎贝尔应该得到这更好的结局。理查德·查尔斯在他的《美国小说及其传统》一书中认为作品中的住房就是作为心情和个性的隐喻去解读伊莎贝尔,而沃尔特·艾伦则着重强调是什么原因使伊莎贝尔又回到了奥斯蒙德的身边。

2.2 国内研究背景

国内很多专家对此书也有很多评论。周丽娟教授通过比较伊莎贝尔的和她的三个不同国家的追求者之间的不同点,得出了关于典型的美国个性的观点。王秋艳将伊莎贝尔的个性与她的命运相联系来推论女主角迷惘的生活,她认为伊莎贝尔的个性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她的命运。杨厚玲则强调应从伊莎贝尔的婚姻生活来理解她的自信,她将伊莎贝尔结婚的决定和她的自信相联系来追溯她是如何逐渐地从一个自负的女人变成一位自信的贵妇。 陆汉英教授把伊莎贝尔的一生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她天真浪漫的未婚阶段,第二阶段是她由一个独立女性变成了奥斯蒙德的奴隶的不幸的婚姻生活阶段,第三阶段是当她真正接受现实并成为一位成熟贵妇的重生阶段。刘北辰教授认为“她的婚姻是一个最初已经被她理想化的悲剧.在小说的结尾,她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决定做真正的自我。”刘月指出通过探讨伊莎贝尔和默尔夫人的人生反映出十九世纪女性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3.结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