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cofeminist Analysis of Women Characters in Rebecca文献综述
2022-07-24 09:30:39
141201109 李晨
文献综述
- 前言
《蝴蝶梦》是英国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自1938年发表以来畅销不衰。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蝴蝶梦》做了不同的解读,得出了各具特色的见解,让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这部浪漫主义名著。本文将着重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蝴蝶梦》中的女性角色,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部小说。
- 研究背景
2.1 国外研究状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英美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蝴蝶梦》。1981年,罗杰·布罗姆雷在《贵族,资产阶级霸权和畅销小说》一文中,认为《蝴蝶梦》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霸权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的逃避主义心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从哥特小说和恐怖小说的视角来分析《蝴蝶梦》,如比较它与《简爱》以及《呼啸山庄》的相似之处,阐释达夫妮·杜穆里埃继承并发展了女性哥特小说。1996年,简奈特·哈波德在《身份与欲望之间:重读lt;蝴蝶梦gt;》一文中,考察酷儿理论中有关主观性和阅读,性和性别的争论,运用理论来阅读浪漫小说,并将《蝴蝶梦》作为学习的范本。进入21世纪以后,学者们对《蝴蝶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2003年,吉娜·威斯克在《危险边界:达夫妮·杜穆里埃的lt;蝴蝶梦gt;动摇特权、聚会和场所的浪漫主义基础》一文中,认为作者采用浪漫主义传统保守的写作体裁,是对当时的权利和性别构成表示不安,揭露了虚构的浪漫主义理想。同年,朱迪·盖尔斯在《“与仆人的紧张关系”:达夫妮·杜穆里埃的lt;蝴蝶梦gt;与西丽亚·弗雷姆林的lt;切西的七个字符gt;中的性别、现代性和家庭生活》一文中,讨论两部小说中女主人与仆人的关系,对妇女关系进行准社会主义和准弗洛伊德的解读,认为妇女关系是通过家政服务体系建立的。2013年,Auba Llompart Pons在《父权制的困扰:重读达夫妮·杜穆里埃lt;蝴蝶梦gt;中的罪恶与性别》一文中,认为对《蝴蝶梦》的批评可以分为两种主流的解释,以及小说中恶行的产生与父权制强有力的地位密不可分,而维系这种地位的欲望则导致恶行继续产生。
2.2 国内研究现状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蝴蝶梦》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角度:一是女性哥特视角,如叶超的《女性哥特视野下的lt;蝴蝶梦gt;》运用了女性哥特相关理论,审视三位主要人物的关系,考察父权制下女性身份多元化的构建以及负性生存状态;二是运用自然主义的理论分析新夫人“我”迷失的身份;如赵蔓芳在《“自然主义”氛围中迷失的身份》中,阐释了《蝴蝶梦》中体现的丛林法则以及“我”迷失的身份;三是从双声话语视角评析小说中的新夫人——“我”,即根据“双声话语”理论对“我”这一角色进行重新解读,认为“我”在父权制下,屈从权势,迷失自我;四是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女性主义解读,如黄艳芳和欧华恩的《lt;蝴蝶梦gt;中丹弗斯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从女性主义重新解读丹弗斯,认为她在作品中有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这一设置体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创作意图以及作者作为女性作家在父权制文学标准下的身份焦虑和女性意识觉醒;五是探究作者的双性恋认同对其作品的影响。然而对比国外学者的研究,国内学者的研究还存在局限,研究的深度还有待扩展。
2.3 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陈天然在《lt;蝴蝶梦gt;之生态空间阐释》中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再读《蝴蝶梦》,认为作者塑造了一个独立自在具有内在价值的自然世界,消除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观。陈竹在《lt;蝴蝶梦gt;中吕蓓卡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中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吕蓓卡形象进行了解读,揭示《蝴蝶梦》中蕴含的深层的生态女性主义哲学思想。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