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复垦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7-21 20:44:44
文献综述
不同施肥措施对复垦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土地复垦能将废弃地再利用成耕地,对我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张具有重要意义而土地复垦的关键在于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物质循环的主要动力,它既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转化与循环的动力,又可作为土壤中植物有效养分的储备库,土壤酶参与包括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在内的自然界物质循环,是植物营养元素的活性库。因此,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与土壤肥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施肥方式密切相关。长期单施和过量施用化肥会引起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理化性质恶化和土壤微生物学形状发生变化,有机物质和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不仅为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能源物质,而且使养分得到释放,增强土壤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代谢活性,而秸秆与化肥配施,秸秆腐解能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的能源物质,促进微生物繁殖,秸秆腐熟剂能帮助秸秆迅速腐解,同时秸秆腐熟剂本身带有大量有益菌群,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因此,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对以后的农业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秸秆;有机肥
-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目前,在我国农村由于宅基地整理以及不合理的耕作措施等一系列行为导致水土流失,土壤遭到侵蚀,造成许多废弃地,要想这些废弃土地能再利用,就必须对它采取复垦措施,所以必须要重视土地复垦工作,而土地复垦的关键在于提高土地的肥力,而土壤微生物是最活跃的土壤肥力因子之一。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不仅在多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养分的转化和供应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土壤养分的储存库和植物生长可利用养分的重要来源;土壤酶是土壤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与微生物细胞一起推动着土壤营养元素的物质转化。
目前主要的土地复垦方式是将废弃用地重新开垦整治后变为农用地,然后通过翻耕土壤,进行作物种植,然后施肥改土等模式来达到恢复地力的目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与农业生产中的施肥方式关系密切,不同施肥方式会引起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目前我国农村施肥模式单一,而长期单施化肥会引起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和土壤微生物学形状发生变化,秸秆还田能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而秸秆腐熟剂的施入有助于秸秆的腐解,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丰富的微量元素,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减少了化肥用量,能增强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提高微生物生物量。现阶段,我国关于不同施肥对土壤的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但多数是对林地或是已经完全熟化了的农用地土壤的研究,有关不同施肥措施对复垦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较少,并且针对当前化肥不合理施用带来的负面影响,增施有机肥,化肥减量将成为我国今后肥料施用的必然趋势。本试验通过不同的施肥模式来研究对复垦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数量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从而为以后的土地复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不仅在多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1-2],而且还参与土壤碳、氮等元素的循环过程和土壤矿物质的矿化过程,对有机物质的分解、养分的转化和供应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3-4],土壤微生物对维持整个土壤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5]。长期施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群落结构多样性[6]。艾超等的实验表明在长期施肥下,土壤的真菌,细菌,放线菌总量要显著高于不施肥土壤[7]。邢鹏飞对小麦-玉米轮作的农田土壤的研究表明所施肥料都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但有机肥最能提高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其次是秸秆还田[8]。王英等对黑土27年长期试验研究显示,长期施肥土壤中细菌为主要菌群,放线菌其次,真菌较少;与对照相比施肥增加了微生物总数和细菌、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减少,其中有机肥是提高微生物总数的主要因素[9]。徐一兰对大麦-双季稻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且其中有机肥混施化肥的效果最好[10]。代景忠研究了短期施肥对草地土壤的影响,结果发现施肥显著地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随着施肥水平增加,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增大的趋势,而细菌数量逐渐减小[11]。
2.2、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