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红树林生态系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2-07-21 15:37:16
“不同林龄红树林生态系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对研究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了探讨。随后又从湿地碳储量、红树林土壤碳储量、土壤活性有机碳、红树林林龄的研究入手,进一步了解了红树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相关知识。最后列举了当前较为主流的研究方法,在综合层面上对不同林龄红树林生态系统活性有机碳有了相对全面的探讨,对接下来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会有更好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红树林;碳储量;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
1.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在治理污染、消浪护岸、净化水体、优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湿地的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林业局200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红树林面积大约为22872.9hm2,主要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有间断分布[2]。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红树林面积约为152000km2,占陆地森林生态系统总面积的0.4%,占全球海岸线的0.5%,但它却储存了沿海地区10%-15%的碳[3]。目前,红树林湿地碳储量、碳汇能力在全球碳平衡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研究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反映土壤有机碳响应环境条件变化的敏感指标。由于短期内难以监测土壤有机碳总量的变化情况,且不易反映土壤质量的潜在变化和有机碳的转化速率,因而,有研究提出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可以通过监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规律的方式来反映[4]。本研究将以福建泉州湾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林龄(1a、5a、10a、15a)红树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MBC、DOC、EOC)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与总有机碳的关系,来进一步了解红树林生长地土壤的结构与性质,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起到指导性作用。
2.研究现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