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Causes of Paul’s Tragedy in The Rocking-Horse Winner文献综述
2022-07-21 15:28:05
文献综述
1.前言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通称D.H.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F.R.利维斯(F.R.Leavis)称赞他是“我们时代一个伟大的创造性天才,英国文学史的一位巨人”。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矿工家庭,父亲是个酒鬼,母亲是小学教师。劳伦斯的青少年生活颇受贫穷和父母之间摩擦的影响。劳伦斯以长篇小说见长。如《儿子与情人》、《虹》和《恋爱中的女人》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他不仅以长篇小说闻名,也以许多中短篇小说著称,其中《木马赢家》是劳伦斯晚年创作的较为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发表于他去世后的1933年,是现代主义小说的典例。该短篇小说表达了二十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道德的枯竭和对人类本性的扼杀。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劳伦斯的小说做了较为全面深刻的研究。本文将选取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木马赢家》的主人翁保罗在极度物化的时代背景下,他的个人悲剧的成因,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篇短篇小说。
2.研究背景
2.1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劳伦斯的研究无论在时间上、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远远超过我国。国外对劳伦斯的研究大体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争议期。因为劳伦斯的作品争议较大,常常受到指责,甚至被查禁,因此对他作品的初期研究仅仅浮于表面。第二阶段是定位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英、美诉讼案中获胜,得到了解禁。越来越多的人对劳伦斯的作品产生了兴趣并进行深入的研究。马克bull;斯皮尔克所著的《劳伦斯的爱情理论》一书详细阐述了他对劳伦斯写作小说的方式进行的细致研究。他认为劳伦斯的作品不能用简单的淫秽小说来形容,他认为劳伦斯的小说是劳伦斯对爱情伦理的表达。第三阶段是深入研究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国外学者对劳伦斯的研究已经进入专业化阶段。海伦bull;乌索的《历史的梦魇:伍尔夫与劳伦斯的小说》认为伍尔夫和劳伦斯都参与了历史。他们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做出了回应,当他们推测时间的形状时,当他们写暴力冲突时,他们给人类活动赋予了一定的形式,尤其是爱情关系和语言沟通形式。盖米尼bull;萨尔加多的《劳伦斯导读》将劳伦斯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考察,本书对《儿子与情人》和《虹》的评析令人折服。
2.2国内研究现状
劳伦斯的作品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入中国,但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起伏不定。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再一次席卷全国。1988年10月,我国首届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届“劳伦斯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后形成了中国劳伦斯研究会和中国劳伦斯研究中心。此研讨会使劳伦斯作品在中国的研究与传播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在劳伦斯死后的193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一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学者们主要从艺术特色和家庭教育这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个短篇小说。其中林夏和邱筠的《lt;木马赢家gt;母亲形象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母亲异化形象产生的根源及其后果。张兰的《浅析lt;木马赌徒gt;中父亲责任缺失的异化现象》一文采用弗洛姆关于异化和爱的理论来分析《木马赌徒》中父亲责任缺失、异化和父子关系异化的现象,以此来控诉这种异化对孩子所造成的伤害并试图唤起社会的关注。秦立慧的《浅析lt;木马赢家gt;中失职的父母》表明正是父母的失职导致儿子家庭教育的失败,最终酿成大祸。同时,王艳丽的《浅析lt;木马赢家gt;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直接启示我们家庭教育对于儿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李丽的《谈lt;木马赢家gt;的艺术特色》从结构、语言、人物刻画、浪漫主义手法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该短篇小说的写作艺术,从而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劳氏短篇小说中传达出的劳伦斯精神。
2.3与本文有关的研究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