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措施对楸树无性系苗木生长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7-20 21:56:22
不同施肥措施对楸树无性系苗木生长的影响
文献综述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楸树(Catalpabungei)属紫葳科梓树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优质珍贵用材树种,常用于园林绿化和观赏,栽培历史悠久[1]。高8-12米。叶三角状卵形。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有花2-12朵。花冠淡红色,内有暗紫色斑点和两枚2黄色条纹。花期5-6月,果期6-10月。在河北、山东、陕西、江苏、湖南等省份都有广泛分布。楸树喜肥土,生长快,干性强,质地坚硬,是良好的建筑用材,常作为观赏树、行道树种植。花叶可食。茎皮、叶、种子均可入药。从各方面考虑,楸树均有较高的栽培价值,值得推广。
施肥是一种为植物提供所需养分,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技术措施,主要目的是增加产品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培肥地力以及提高经济效益[2]。楸树苗期生长量大,对土壤养分的需求量高,通过施肥不仅可以促进楸树幼苗的生长,又可以维持地力。因此,施肥是楸树栽培必要的技术环节。
本试验对一年生的楸树无性系进行大量元素的不同配比施肥试验,通过对比生长表现、生理特性、光合指标的差异,探索培育一年生楸树无性系幼苗的最佳施肥技术,加快楸树幼苗出圃,为楸树养分管理和速生丰产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以及为楸树人工林的集约经营提供参考。
- 国内外研究概况
配方施肥广泛运用于农林业生产之中,极大地促进了农林产业的发展[3]。有研究表明,土壤养分供应量与林木生长量密切相关[4]。现阶段,我国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配方施肥体系[5];在国外,以美国山核桃为例,完善的一系列栽培措施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形成完整的生产体系,其中配方施肥是十分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6]。
我国的特有树种,楸树,由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其繁殖比较困难[7]。一段时间内,国内学者将主要精力放在楸树生物学特性、良种选育以及造林技术等方面[8]。近些年来,随着在上述几个方面开展的系统研究,形成技术体系并进行不断完善,取得了初步成果,有些学者将方向转向对配方施肥的研究。在水分生理、N素施肥、生长量分配以及养分利用效率方面有了一定进展[9],但国外鲜有对楸树配方施肥的文献,在生产实践中仍然依赖经验进行施肥,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指导[10]。所以,为了完善楸树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提高养分利用效率,急需研究楸树的配方施肥技术[11]。为今后大规模推广楸树奠定理论基础,也为楸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打下一个关键的基础。本试验采用楸树无性系进行不同配比施肥试验,通过对比生长表现、生理特性、光合指标的差异,探索培育楸树无性系幼苗的最佳施肥技术。
- 施肥研究概况
在农林业生产技术体系中,施肥是苗木培育的关键环节之一。我国林木施肥试验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大部分着眼于杨树、桉树、竹子和杉木等主要速生丰产的用材树种,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与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帮助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12]。林地施肥是一项重要的营林措施,其目的是保证稳定高产的同时,使耕种土壤的费力得到恢复,达到用养结合,既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又能够维护生态平衡[13]。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了养分归还学说和最小养分律[14]。养分归还学说指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矿质养分,连作使得土壤肥力得不到恢复不断的下降,为维持土壤肥沃,保证土地的高生产力,需要以施肥的方式将植物摄取的各种矿质养分归还给土壤,使土壤中的各种养分收支平衡[15]。最小养分律认为,作物产量由土壤中相对含量最低的有效养分含量决定[14]。根据最小养分律,为提高苗木产量和养分利用率,需要确定其最少养分, 协调各个营养元素的配比,发挥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最大效果,提高各种养分之间的促进作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