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镇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 2022-07-20 20:18:04  

“镇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整理,总结出目前大运河文化带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实践成果、存在的不足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未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研究趋势,并据此探索镇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可以着力的方向。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 镇江 文献

  1.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镇江运河遗产的现状调查和开发利用模式探索。通过对大运河镇江段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由此让镇江运河文化成为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更好的通过物化的运河遗产构建持续的文化传承。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至今仍在使用的活态遗产。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中国大运河拥有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份,成为中国遗产“走出去”的标志性品牌。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大运河文化带做出了重要批示,标志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拉开了序幕,大运河文化带有望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但目前各省市在大运河的保护工作上,基本上各自为政,使大运河实际上成为各段各地的“小运河”。这种状况既影响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也不利于航运和地方建设的协调发展。镇江是江南运河北端的入江口所在地,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找到其文化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以此来保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问题研究的背景及发展脉络

2.1线性文化遗产的内涵

线性文化遗产是由文化线路(cultural routes)衍生并拓展而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施指南》定义文化线路为:“是一种陆地道路、水道或者混合类型的通道,其形态特征的定型和形成基于它自身具体的和历史的动态发展和功能演变;代表人们的迁徙和流动,代表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不断的交流,并代表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这些滋养长期以来通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不断得到体现。”

中国大运河完全具备了线性文化遗产的基本要素,是具有完整的起点和终点、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线性景观或网络系统,它具有毋庸置疑的突出普遍价值,是标志者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遗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