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地理学的国际金融中心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14 20:43:2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 选题的背景,意义
当今时代,金融对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愈显突出,而国际金融中心作为国际金融市场的枢纽,是指城市的金融枢纽地位突破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范围的限度,在更大的国际范围内发挥金融中枢的功能。总体上看,金融中心具有集聚金融资本,提升金融效率,争取国际金融话语权等多重功能,从根本上促进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实现,不仅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发展也给当地经济带来显著地收益。
金融地理学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 它的最大贡献是提供了研究金融问题的全新视角和方法论, 为金融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经济地理学表述。 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在金融学的研究中纳入地理要素; 第二部分多为实证研究, 在分析金融现象时强调了地理因素; 第三部分的工作集中于货币地理学; 第四部分的工作集中于金融流动和金融中心的研究。与传统的地理已死观点不同,金融地理学在承认经济因素对金融发展作用的同时,突出了非经济因素特别是地理区位、非标准信息等对金融稳定的作用, 并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因素众多、目标多样、情况复杂、彼此紧密相关的复杂巨系统。在这个复杂的巨系统当中,经济、社会和金融这三大子系统存在关联性和互动性,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各要素的动态调整,都会与同样处于动态过程中的相关要素存在关联性,因此,考虑金融问题必须结合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综合考察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深入分析系统内部与系统之间的动态协调。
金融中心形成过程是经济金融长期发展的过程, 受到包括地理区位、金融集聚和制度创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即使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地理区位因素在金融中心形成中仍然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基于金融地理学的国际金融中心研究,将金融和地理区位因素相结合,从更加综合的角度对国际金融中心进行研究,有利于得出更加全面,科学的理论成果。
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所处的阶段诱发了对布局和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强烈需求。因此,对于布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而言,对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借鉴经验,充分认识其战略意义和潜在风险,把握其基本原则,合理定位和确定分工模式,明确推进的路径和操作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合理布局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中国大国战略的推进与实现,具体为(1)国际金融中心的变迁推动大国崛起,(2)布局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二是推进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深化,具体为(1)完善中国金融体系的推动力,(2)提升中国金融创新水平的突破口,(3)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助推器,(4)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组成部分,(5)深化亚洲金融合作的重要步骤。
布局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一把双刃剑,历史经验表明,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以及建成之后的不同阶段,均蕴藏着引发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的多种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在布局国际金融中心之时,通过对世界各地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可以对相关风险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有助于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进行有序的改革,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 相关研究情况
1. 金融地理学的理论渊源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金融地理学家才真正开始关注地理金融。虽然国外致力于研究金融地理学的学者很多,但是对这一学科的概念和研究范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国内仅有翻译过来的瑞斯托劳拉詹南[1]的《金融地理学》一书,其是对国际金融和资本市场所做的地理学表述,主要从地理学研究角度( 空间差异、空间过程和空间相互作用) 来研究金融活动。金融地理学家Leyshon 和瑞斯托劳拉詹南均认为金融地理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分支。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配置、世界资源的使用以及世界经济的扩张和分布状况。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学术界欲将区域经济学带入经济学主流殿堂中。于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推崇主流经济学的分支新经济地理学( 也有学者直接称之为空间经济学) 。新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特征包括: 对经济行为的社会根植性( Embedness)的理解,对社会主体变动性身份的描绘,探讨耗散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