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膨胀系数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在覆铜板上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1-10-14 20:43:0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聚酰亚胺简称PI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高聚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的结构聚合物最为重要。
早在上世纪初Bogert首先合成出了均苯型聚酰亚胺。
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材料,由于其耐高温达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无明显熔点以及高绝缘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纳米、液晶、分离膜、激光等领域,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得到充分认识,被列入21世纪最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
根据2000年的统计数据,聚酰亚胺占世界高性能工程塑料利润的24%,达到10.65亿美元,可见其具有相当的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1]。
聚酰亚胺按化学结构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芳环和亚胺环连接的聚合物;第二类是二酐组分中含有杂原子的聚合物;第三类是二胺组分中含有杂原子的聚合物;第四类是二酐和二胺组分中均含有杂原子的聚合物。
按生产方法分类可分为缩合型和加成型两大类。
按其品种分类有均苯型、热塑性、热固性和改性四类聚酰亚胺[2]。
最初的挠性覆铜板是由基膜和铜箔、采用胶粘剂(环氧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经热压复合而成的(三层法)。
到80年代末,荷兰阿克苏公司成功开发了无胶粘剂型挠性覆铜板(二层法)。
从此,各种无胶粘剂型的挠性覆铜板相继商品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