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Zn2 化学探针合成及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 2021-10-14 20:41:53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1.1 荧光探针(fluorescent probe)

荧光探针是建立在光谱化学和光学波导与测量技术上,选择性的将分析对象的化学信息连续转变为分析仪器测量的荧光信号的分子测量装置。荧光探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其发生荧光发射发生变化,从而使人们获知周围环境的特征或者环境中存在某种特定信息。目前,其应用领域已经拓展到废水处理、环境监测、疾病诊断、分子内细胞成像等领域。

1.1.1分子产生荧光的原理

当紫外光或波长较短的可见光照射到某些物质时,这些物质会发射出各种颜色和不同强度的可见光,而当光源停止照射时,这种光线随之消失。这种在激发光诱导下产生的光称为荧光,能发出荧光的物质称为荧光物质。关于荧光的发现是由Gorge G Stokes[1]在详细考察了奎宁和叶绿素的荧光后,首先确定和报告了它们的荧光波长总比激发光波长要长。他还研究了荧光强度和荧光物质浓度的关系,发现在高浓度时荧光会被淬灭,他也发现荧光可以被外部物质淬灭,从而建议利用荧光达到检测的目的。

1.1.2荧光探针的识别原理

根据识别的原理探针可分为可以分为光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Transfer,PET)、分子内共扼电荷转移(Intramolecular ChargeTransfer,ICT)、激基缔合物(Excimer)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fluorescence resonanceenergy transfer)及其他等。其分类的依据是荧光团与受体的连接方式以及荧光信号的类型。

1.1.2.1光诱导电子转移

对于PET体系是由包含电子给体的识别基团部分R(reseptor),通过一间隔基S(space)和荧光团F(fluorophore)相连而构建。其中荧光团部分是光能吸收和荧光发射的场所,识别基团部分则用于结合客体。此类荧光探针中,主题在结合客体前,分子内存在着光诱导电子转移,对荧光有非常强的淬灭作用,因此,此类探针都没有荧光或存

在非常弱的荧光,但在结合客体之后,光诱导电子转移机制受到抑制,甚至被完全阻断,此时分子中的荧光团就会发出非常强烈的荧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