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12 22:16:47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概念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而出现的,与之相关的概念有早期彼得德鲁克(1945)提出的经济链,霍普金斯(Hopkins,1983)提出的商品链,以及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85)提出的价值链等。
对于非企业供应链来说,供应链是指由一系列单元(组织、机构、企业等)组成的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将原材料转变为中间在制品,最后转变为最终产品并交给客户和最终消费者。供应链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供应链中各个企业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产生,可以说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包括经济环境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厂商基于交易成本考虑的对契约形式的选择。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供应链管理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竞争资源,众多的企业正在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指导自己的组织管理实践,可以说很多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成为行业的标杆。Lambert(2000),Croxton(2001)提出供应链成员间合作关系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八大主题之一[1, 2] , 2001年著名经济学专家Westbrook认为协调是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关键[3] , 研究者对这一领域投入较多关注, 牛鞭效应即本领域的经典问题。此后学者们如Gilbert(2000),Ballou(2000)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如战略采购、供应商早期介入、供应商改善计划、良好伙伴关系、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计划与集成、供应商库存管理等, 这些新的策略突显供应链这一管理模式的复杂性, 协调其成员关系是供应链管理所面临的核心问题[4] 。1994年一些研究这如John,Paul,Bob等提出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环境, 有必要加强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关系, 实现更高层次的协调,目前对这一观点的论述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很少有研究者对合作的具体特征、保持和发展合作关系的机制进行研究[5] , Douglas(1996)认为对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仍然重视得不够[6] 。自Clark(1962)对多级库存和分销系统的研究以来,学者们利用运筹学等方法对供应链成员间运作层的协调问题进行了持久的研究, 同时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来探讨供应链成员间合作关系的形成、协调与保持也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Lush(1996)、Hunt(2002)、Sheth(2002)、Verhoef(2003)、Narayandas(2004)等学者展开了相关的研究[7~11] ,而国内学者更多强调利用运筹、博弈等理论与方法对供应链合作关系展开研究。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协调机制研究,国内外学者做过很多相关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供应链管理是这样定义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管理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12]。
邹辉霞(2009)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哲学和管理理念,在企业制造中的合作者包括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到企业自身,再到分销商、客户,以及最终客户,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协同信息共享、全程优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赢利伙伴关系[12]。
尚新丽(2009)认为,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从系统、合作的观点出发,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管理技术、运筹学、管理科学、决策支持系统、信息技术等科学管理方法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供应链中各成员的内耗和浪费,通过整体最优来提高全体成员的竞争力,实现全体成员的共赢[13]。
岳修志(2009)则从管理的范围角度,认为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和需求管理、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产品的制造和装配、库存跟踪、订单管理、发送渠道分配以及交付用户、客户关系管理[14]。
黄震海(2009)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个体和供应链整体的长期绩效,对供应链内某一企业内部与跨企业之间的传统业务职能和跨越这些职能所采取的合作策略,进行系统性、战略性的协调[15]。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