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低周疲劳载荷作用下P92钢的变形特性及寿命预测文献综述

 2021-09-28 20:03:2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研究目的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一次能源的国家,燃煤发电在电力生产中占主导地位。这种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在当前能源需求旺盛、煤炭供应紧张的形势下,发展高效、节能、大容量、洁净环保、可靠性高的发电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的迫切需要,而且能够应对来自环境保护方面的日益严峻的要求和挑战。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是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和广泛使用的一种清洁燃烧技术。

按照国家制订的2020年电力发展规划[1],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4亿千瓦增加到2020年9亿千瓦,其中燃煤机组将达到5.8亿千瓦[1]。

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100多万吨,其中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6%。我国酸雨pH值小于5.6的城市面积占全国的70.6%。随着燃煤装机总量的增加,我国将面临严峻的经济与资源、环境与发展的挑战。提高燃煤机组的效率、减少总用煤量、降低污染物排放是当前我国火电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装机中高效、清洁的火电机组比例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2002年,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41.7%,20万千瓦以下机组占42.5%,超临界机组只占2.38%。洁净煤发电、核电、大型超(超)临界机组、大型燃气轮机技术开发、设备生产刚刚起步。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383g/kWh,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60g/kWh。因此迫切需要在近期研制出新一代燃煤发电设备来装备电力工业。

新一代发电设备应具备可靠、大型、高效、清洁、投资低等性能;能够替代现有的300MW和600MW亚临界机组,成为装备电力工业的主流机型;同时国内设备制造企业经过努力后能够具备生产能力,能够形成规模生产和市场竞争局面。

分析国际上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将采用两种技术路线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排放。其一是利用煤化工中已经成熟的煤气化技术,集成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技术实现高效清洁发电,其代表技术为IGCC。此技术提高能效的前景很好,但因系统相对复杂而造成投资偏高的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正在烟台电厂建设一台300或400MW等级的IGCC示范机组,为今后的发展作好技术储备。另一个发展方向是通过提高常规发电机组的蒸汽参数来提高效率,即超临界机组和超超临界机组。超超临界机组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大容量、大批量生产。通过努力我国可以较快实现国产化能力,降低设备成本。

如果我国600MW等级的燃煤机组采用超超临界技术,供电煤耗278g/kWh,比同容量亚临界机组的煤耗减少30克/kWh,按年运行5500小时计算,一台600MW超超临界机组可比同容量亚临界机组节约标煤6万吨/年,同时SO2、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物以及CO2排放将大大减少。采用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对于节约资源消耗、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

按照国家制订的2020年电力发展规划[1],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从目前的4亿千瓦增加到2020年9亿千瓦,其中燃煤机组将达到5.8亿千瓦[1]。2003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100多万吨,其中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6%。我国酸雨pH值小于5.6的城市面积占全国的70.6%。随着燃煤装机总量的增加,我国将面临严峻的经济与资源、环境与发展的挑战。提高燃煤机组的效率、减少总用煤量、降低污染物排放是当前我国火电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