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MW风电机组塔架设计文献综述
2021-09-28 20:01:46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风力发电背景意义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能源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能源的消耗在急骤增长。目前,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的主要能源,这些化石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由于对能源的渴求,人类无节制地开采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这些埋在地层生出的维系人类生存的能源食粮,不仅严重污染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恶化了自然环境,而且带来了更可怕的恶果能源枯竭。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的减少,引发的石油危机和石油总体价格的攀升,已在向世人警示能源安全问题,引发对能源安全的广泛担忧。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与解决化石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必须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地球除了煤炭等化石能源,还有着丰富的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风能作为一种清洁永续的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风力发电摆脱了对常规能源的依赖,没有常规电力的燃料价格风险,保证发电成本的稳定,而且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常规能源发电所带来的硫、粉尘、碳排放等环境成本问题。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规模地开发使用风能,以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已经成为现实。
由于风力发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开发利用风力资源对于缓解能源短缺、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地域辽阔,风力资源丰富,风力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具备了规模开发条件,因此风力发电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悠久。从最早的风帆行舟到郑和七下西洋到19世纪丹麦人运用的水泵和磨坊,再到近现代人类对风能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技术日趋成熟。可以预期,风力发电必将很快成为我国电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2国内外风力发电现状分析
从控制系统的实现来说,由19世纪末第一台现代风力发电机组在丹麦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初,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得以实现,但仍局限于采用模拟电子器件。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控制领域的应用,出现了基于微处理器的风力发电机组电气控制系统。步入9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在电力电子、数据采集、信号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控制系统往往采用基于单板机、单片机或可编程控制器的微机控制。
我国的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55kW容量等级的风电机投入商业化运行开始,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风电市场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09年底,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601万kW,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1300万kW,占世界新增装机容量的36%,居世界首位。可以看出,我国风电产业正步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阶段,而2010年我国累计装机容量已达44733.29万kw。
从技术发展上来说,我国风电企业经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三步策略也日益发展壮大。随着国内5WM容量等级风电产品的相继下线,以及国内兆瓦级机组在风电市场的普及,标志我国已具备兆瓦级风机的自主研发能力。同时,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产机组的国内市场份额逐年提高。目前我国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业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已能已能基本满足国内风电发展需求,但是像变流器、主轴轴承等一些技术要求较高的部件仍需大量进口。因此,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必须增强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加强风电核心技术攻关,尤其是加强风电关键设备和技术的攻关。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