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27 20:38:1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1.研究背景
遥感是以电磁波与地球表面物质相互作用为基础, 探测、分析和研究地球资源与环境, 揭示地球表面各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时空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技术[1] 。通过遥感影像识别各种地面目标是遥感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无论是专题信息提取、动态变化监测、专题制图, 还是遥感数据库建设等都离不开遥感影像分类技术。
2.遥感定义
遥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种在一定距离上,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
任何物体都具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特性,这是物体的基本特性。相同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波谱特征,不同的物体,其波谱特征也不同,遥感技术就是基于该原理,利用搭载在各种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接收电磁波,根据地面上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特性,识别地物的类型和状态。遥感系统包括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遥感探测的依据),信息的获取(雷达,摄像机,辐射仪,摄影机,扫描仪等传感器或遥感器),信息的接受和处理(传感器接受信息并进行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处理)和遥感获取信息的应用。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遥感影像分类实际上就是将图像中每个像元点或每块区域根据其在不同谱段的光谱特征、空间结构特征或其他信息, 按照某种规则划分为不同的类别[1]。
遥感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其中根据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可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根据遥感平台分类有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根据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遥感与被动遥感,成像遥感与非成像遥感;还可以根据各种专题研究和应用分为资源遥感,环境遥感,气象遥感,水文遥感等等[4]。
遥感可以进行大面积的同步观测,观测范围广,信息量大;获取信息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利于动态监测;获得的数据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可比性;还有遥感观测有很强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但是现在我们只能利用到仅仅几个波段,且很多地物不能被准确的反映出来,还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与发展。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