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中温热稳定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27 20:37:27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课题背景
多年以来,各国都在研究如太阳能,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其中太阳能是潜力最大又清洁的再生能源。但太阳能到达地球时能量密度小,给大规模开发应用带来了困难。由此20世纪50年代以色列科学家Tabor H出了太阳能选择吸收表面的概念,太阳能选择性吸收图层对可见光的吸收率很高,自身的红外辐射率很低,对太阳能起到富集作用。因此太阳能光谱选择性吸收涂层成为太阳能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众多学者在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材料、结构及制备工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二、太阳能选择性吸收图层的基本工作原理
太阳光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时,绝大多数的太阳光(96%)在250~2500nm波长范围内,不同温度的黑体辐射光谱主要集中在中红外区(2.5~25μm),与太阳光辐射光谱处在不同的位置,见图1。
由图1可知,太阳辐射能量波长主要在250~2000nm范围内。温度为673k的黑体的辐射能量波长主要集中在2000~25000nm范围内。上述两者的发光光谱相交于2000nm,相交点称为临界波长λc。两个发射光谱的重叠部分很少,这就为建立一种理想的选择性吸收涂层提供了理论基础,当λλc时,涂层的发射率极低,几乎能够吸收全部的太阳光能量。当λ>λc时,涂层的发射率极高,为理想的选择性吸收涂层。
但是具有明显太阳光谱选择性的材料并不多,这就需要专门的技术进行制备,如:电化学沉积、蒸发镀膜、激光脉冲沉积和磁控溅射等。
三 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基本类型
根据吸收太阳光的原理的不同,选择性吸收涂层可分为半导体涂层、多孔涂层和光干涉涂层。
3.1 半导体涂层
半导体材料所特有的电子结构,使其适合作为吸收涂层。在半导体材料中存在禁带宽度Eg,它只吸收能量大于Eg的波长,所以存在一个截止波长,只有小于这个波长的可见、紫外光才能使半导体中的电子发生跃迁进入导带,引起电子和晶格中质点碰撞,将光能转化为热能,而对于红外光因为能量低不被吸收而透过膜层。利用金属基体的高反射特性反射出来,从而构成了半导体膜的光谱选择性吸收作用。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