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资方式视角的我国公司治理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2 09:00:15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经多次变迁,融资决策在公司管理中的重视度在不断地加强,其中企业融资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融资结构的两个重要构成方面。根据现代企业契约理论,企业是由各个利益相关主体构成的一个契约集合体,企业为筹集外部资金而对外发行股票或负债融资,由此引起企业融资结构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将影响企业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权利的配置。不同的融资方式关系到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配置,进而会影响到公司法人治理的效应。因此,融资方式的合理选择及融资结构的优化,对于我国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 融资结构、融资方式下的公司治理相关研究
公司的融资结构是指公司全部资本来源的组合状况,具体表现资产负债表右边各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和比例。公司资金来源有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条渠道。内源融资,即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源融资,即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储蓄。
朱明秀(2004)认为不同的融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及其效率。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低效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股权结构、资本结构、债务结构的不合理造成的。因此,优化融资结构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
王兴焕(2012)融资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对于现代公司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融资成本与公司的市场价值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影响着公司的经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即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
孙德美(2012)提出融资不单是一个融资契约的选择问题,更重要的是资金背后产权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某种制衡机制的配置问题,企业不同融资契约的选择就是企业不同治理机制的选择。
汪红玲(2010)认为不同的融资方式所形成的不同权益主体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面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也不同,所产生的绩效也不同,要逐个研究其特殊性。
史星际(2004)认为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存在某种必然联系,他提出:一、融资方式的选择决定了公司破产的几率。二、融资方式决定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控制程度和干预方式。三、融资方式决定了投资者对企业破产清算控制方式的选择。四、.股权与债权融资的数量比例关系决定着控制权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分配和转移,并最终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的重大变化。
刘珩(2003),王卫铭(2003)认为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有重大影响,体现在:一、融资结构对代理成本大小产生影响。二、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结构有重大影响。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