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选择文献综述

 2020-04-11 14:08:44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这种增长主要是依靠要素投入和环境容量的”外延性增长”而非靠技术进步驱动的”内涵性增长”。[1] 面对经济增长的压力、资源环境的约束、科技创新的需求,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综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标志着自1986年首次提出产业政策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n, 2001)[1]提出了主导产业概念和主导部门思想。最早提出战略性产业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A.O.Hirschman1911)[2],他将战略产业视同主导产业,并将处在”投入#8212;产出”连锁关系中表现最强烈、最密切的经济体系称为”战略部门”,即主导产业部门。在此之后,”战略性产业”频繁见诸各种学术著作、研究论文、媒体以及政府研究报告之中。保罗#183;克鲁格曼(PaulR. Krugman, 2000)[3]提出了识别战略性部门的两项标准:一是看该部门是否有大量的”租”存在,即该部门的资本或劳动回报率是否特别高;二是看该部门是否存在着外部经济,但很难用某一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或经验对其他企业所产生的技术外溢进行衡量,因为外溢是没有市场价格的。罗斯托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关键核心技术为基础,包含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经济中相关产业具有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一国的科技战略以及科技发展方向,对改善民生以及经济长期发展意义重大的新兴产业。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是我国在”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4]现就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梳理:芮明杰和赵春明(1999) [5]把产业区分成战略性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对一国经济具有提升作用的新兴产业)和一般性产业(本身不能促进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但对维持经济现状是重要的)。方向阳(2001) [6]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战略性产业选择有四个依据:一是看这一产业是否有大量租金存在;二是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国内产业结构的现状;三是外部经济效应;四是应注意成本与效益。赵玉林和张倩男(2007)[7]认为战略产业与主导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中是有区别但又有联系的。他们将主导产业进一步细分为战略性主导产业、支柱性主导产业和一般性主导产业。袁天昂(2010)[8]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将夯实产业经济基础,有效防范金融泡沫,有效发挥资本的乘数效应,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还可以为风险资本提供一条”安全通道”,促进科技链与产业链的联动。赵刚(2010)[9]在总结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巴西等国家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祝宝良(2010)[10]提出全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三、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轨迹

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首次正式提出”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要求”大力支持新能源、生物、新材料、信息等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1]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是在当年5月的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产业政策。[12]同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又明确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了全面启动阶段。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即将出台。届时,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将更加明确、详细。

四、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价值

欧阳佳妮[13]认为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国际产业链低端。产业结构总体存在重型化、零散化、低度化和同构化特征。制造业一般停留在加工装配中间环节,缺乏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更缺乏生态化的配套链接与平衡;还原产业大多处于原始粗放型生产经营状态或小规模试点示范阶段,难以与重化工业主体格局形成产业化延伸配套和有效循环。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美日等国家都纷纷推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成果转化为产出,实现高科技的产业化。[14]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成果疏通了道路,并促进了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因此,我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顺应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

五、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