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110/35KV/10KV变电所一次部分设计(适合浦电气B方向)文献综述

 2020-04-10 16:53:50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一.选题依据(包括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技术现状分析)

课题来源:

本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110kV降压变电所。

研究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义:

我选择设计本课题,是对自己已学知识的整理和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学习和掌握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及实际工程设计的基本技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对变电所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我们提高知识理解应用水平,认真对待。

110kv区域降压变电站是电网建设和电网络改造中非常重要技术环节,所以做好110kv变电站的设计是我国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目前的电网建设中,尤其是在110kv变电所的建设中,土地、资金等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存在重复建设、改造困难、工频电磁辐射、无线电干扰和噪声等环保问题、电能质量差等问题已成为影响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已经违背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110kv变电所需要采用节约资源的设计方案,要克服通信干扰和噪声、既要保证电能质量和用电安全等问题,同时还要满足以后电网改造简单、资源再利用率高的要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供电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国家提出了加快城网和农网建设及改造、拉动内需的发展计划。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110kV变电站的建设迅猛发展。科学的变电站设计方案能够提升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和适应性,降低配电网损耗和供电成本,减少电力设施占地资源,体现”增容、升压、换代、优化通道”的技术改造思路。同时可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节约占地面积,使变电站的配置达到最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本课题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电力工业2个方面的任务:

1、首先是电力工业要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以足够的电力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任何国家在工业化时期,电力都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是基础。

2、电力的发展促进电力市场的形成,特别是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将为电力市场的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也只有发展了电力市场、完善市场机制,才能进一步促进电力的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

我国电网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实施的步骤是:

1、要以三峡电网为中心,推进全国联网,三峡电网先向北与华北的联网,以及与西北的联网,向南与华南的联网,向西则随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电力外送,使三峡电网继续扩展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要配合大型水电站和火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大”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的力度,实现以送电为主的”送电型”联网;

3、在不断加强各大区自身电网结构的基础上,把全国联网与加强各地区电网自身网架的建设结合起来,最后推进全国联网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发展我国电网与周边国家电网的互联。

现阶段我国主要进行的变电站典型设计,是通过对现有变电站样本进行评估、类比、组合, 形成典型化设计方案, 并以新技术为依托, 不断优化, 形成一系列定制化产品,满足城市、农村电网建设需求。通过变电站典型设计, 归并工程流程, 统一技术标准, 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降低将来运行成本。变电站典型设计是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 通过典型化、标准化, 提高工程整体效益。在过去十多年来,110kV电力网络和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1l0kV电力网络已下降为配电网络,大多数l10kV变电站也沦为负荷型的终端变电站。现在国家正在重点发展电网,形成全国统一的联合电网。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电能极度紧缺,电力资源紧缺是制约他们发展的一个重要因数。为了满足需求这些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电能的损耗,比如说增高电压就是一种比较方便、实用的方法,这些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变电设计理论。比较完善的变电站设计理论是真正做到了节约、集约、高效等特点。总之,发达国家通过改善变电站结构,降低变电站功率损耗,尽可能地提高变电所的灵活性,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娅.11OKV变电站部分电气一次设计浅析.民营科技, 2009(6):2-38

[2]饶 莹,郭 炜,徐鑫乾.110/20 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电力设备,2008(9):11-13

[3]张宏阳.浅谈220kV变电站设计思路及实践.科技咨讯,2009(18):128-128

[4] 何仰赞,温增银. 电力系统分析.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刘学军. 继电保护原理.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6]孟祥萍,高嬿.电力系统分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7]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5

[8]上海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变电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9]韩笑. 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 北京: 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3

[10]张惠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1]黑龙江省电力调度中心编.变电所自动化实用技术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2]段大鹏.变配电原理、运行与检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4。

[13]陈家斌.变电运行与管理技术[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4]南京中德保护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变电站自动化工程图集[Z].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15]丁书文,黄训诚,胡启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16]河南省电力工业局.变电所继保护及自动装置[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

[17]唐志平.供配电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

[18]高翔. 智能变电站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4

[19]戴天龙.110kV 变电所继电保护自动化设计分析[J].科技传播,2012,(4).

[20]莫广宁.110kV 降压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选择[J].科技资讯,2011,(21).

[21]戴开利.浅谈 110kV降压变电所的设计与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2).

[22]J.Duncan Glover,Power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China Machine Press.2004

[23]Zhu Bangshen 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 China Science Press .2004

[24]Roger A. Hedding (ABB Inc.) WI, Setherman Ganessan (ABB Ltd.) India.”Perspectives on Substation Design Based on Functionality of Modern Relays”

[25]A. Goikoetxea,J.A. Barrena,M.A. Rodriguez, G. Abad.”Active Substation design to maximize DG Integration”. Paper accepted for presentation at 2009 IEEE Bucharest Power Tech Conference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