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及展望文献综述

 2020-04-10 16:45:01  

文 献 综 述

回顾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扩张的历程,由在华发展的定点实验阶段,起步阶段,规范发展阶段,到现在的快速扩张阶段,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2001年开始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根据入世协议,中国将在入世三年内全面开放国内零售市场,这意味着中国原有的零售市场准入政策要做出重大调整。随着中国零售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很多跨国零售企业看到了他们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纷纷开始了中国的快速圈地与扩张运动,以抢占最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在中国的最有利的布局。2004年,中国零售业兑现了入世承诺,将中国零售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全面取消了对外资零售企业在地域、股权和开店数量三方面的限制。自此,外资零售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规模进军中国市场,掀起了进入中国零售业的浪潮。

一、零售业态发展的理论研究

零售业态发展的车轮理论是由哈佛商学院的零售学权威麦克内尔(M.P.McNair)教授首先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认为:创新型零售商在开始进入市场时总是以低价格、低毛利和低定位为特点和优势。随着这一业态的进一步发展,它们会不断提高其经营成本,逐步转化为高成本、高价格和高毛利的传统零售商,并最终发展为衰退型的零售商,同时又为新的零售业态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新的业态也以同样的模式发展。

生命周期理论由戴维森(W.R.Davidson)等三人同时提出,该理论认为,零售业态存在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创新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日本学者中西正雄提出的新零售之圈理论突破了传统零售之圈理论的研究思路,着力探索零售业态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技术边界线”的概念,指出技术革新是零售业态发展的原动力。

辩证过程论由美国的吉斯特(R.R.Gist)首先提出,该理论认为现有零售业态之间的冲突会导致危机的发生,而新业态正是为解决这种危机而产生的,进而从正#8212;#8212; 反#8212;#8212; 合的辩证法原理来解释零售业态的变迁。自然选择论以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为基础,认为零售业态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只有那些能够适应消费者需求,社会、文化和法律环境变化的零售商才能生存下来。

二、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发展的现状

闫奕荣,樊秀峰对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首先,外资零售企业店面数量众多,其中以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为例,目前已经成为在华门店数最多的企业,且其门店数量由2005年底的56家增加至2010年底的225家,增加了四倍。第二,分布区域更为广阔。外资零售业在华的投资逐步加大了对二级城市和中西部省会以及主要城市的投资,实现了在中国的整体布局战略。第三,独资化趋势明显,独资是外资零售业目前在华投资的一大趋势。第四,零售业态以连锁超市为主向多业态综合发展。第五,在华外资零售业企业效益良好。

杨国春分析了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外资零售企业在进入的数量、速度、业态类型、区域分布和经营效益上所表现的特点。同时,还进一步分析了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深层原因。一是外资零售企业国内发展遭遇瓶颈,二是中国零售市场的发展潜力大。

刘文韬认为中国零售市场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市场,政策给中国外资零售商带来了新的契机。中国社会零售总额2010 年同比增幅达18%,而始于2011 年的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提振内需”作为下一阶段发展的重要目标。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为外资零售商在中国零售市场的扩张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