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酵母菌株的鉴定文献综述
2020-04-10 16:12:22
1 前言
酵母菌 (Yeast)[1]是一类只以或主要以单细胞形式存在,以细胞出芽或横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的真菌,且不在子实体内或子实体上形成有性阶段的一类真菌。但是在此定义下的酵母菌并不是一个有分类意义的名称,它是指分布在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中符合这个定义的所有这类菌的总称。
酵母种类繁多,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近年来,人们还利用酵母发酵来生产抗生素,维生素和酶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但酵母也会引发食物、制造物的腐坏变质,从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酵母还是人体和动物的致病菌,如Candida albicans。因此,对未知酵母菌进行分类鉴定是开展各项基础研究以及应用研究所必须的。
2 酵母菌的鉴定方法
传统的酵母菌分类一直是以形态学为主,但近几十年,随着生理生化特性、遗传变异特点、血清学反应、酶学、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种新型分类依据不断被引入微生物分类当中,酵母菌分类鉴定技术同样得到充实和完善,多种分类依据相互佐证,最终建立起可信度较高的分类体系[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酵母菌分类学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常规分类学方法(包括形态学方法和生理生化方法)阶段;化学分类学方法阶段;分子分类学方法阶段。
2.1常规分类学方法
由于酵母菌主要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可供考察的形态特征很有限,故其种级水平上的分类,主要以对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和对碳、氮源的同化能力,对外源维生素的依赖性和不同温度下的生长能力等生理特征为依据。最初的标准化模式是Beijerinck提出的固体生长谱法,这个方法的优越性在于2-4天内就可以得到实验结果,但是由于培养基很容易干燥,故而对于一些生长缓慢的菌株来说,就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Wickerham和Burton采用了液体生长谱法,解决了某些菌在利用固体生长谱法时有适应期和过早干燥的局限,并在随后的分类学研究中证明是非常有效的(Wickerham, 1952; Barnet&Ingram, 1955; Ahearn et al., 1960)。Wickerham的生理生化性状的测试方法在 Lodder 1970年主编的第二版《The Yeast, a Taxonomic Study》中被采用并被标准化,从而成为所有酵母菌(包括酵母属)常规分类的标准,并一直延用到现在。
2.2化学分类学方法
2.2.1酵母细胞壁组分分析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