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2022-12-10 15:26:18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为了解决农村大部分居民看不起病以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度,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我国政府秉承着构建能够适应我国农村多元化医疗需求和满足农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要求的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在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该决定中提出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重点解决农民因患传染病、地方病等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自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村合市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开始开展新型农作医疗试点。从2003年至今,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各个县(市)的稳步推进,极大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而了解、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前后的医疗服务利用的变化,能够及时的对该制度实施策略和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取得更大的成效。

本毕业论文的撰写目的在于对我国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阐述,并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前后对农村居民门诊医疗服务利用、住院医疗服务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状况以及变化趋势,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同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相关专题文献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前后,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程度的变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以及系统的数据分析,尽管选取的样本地点并不相同,但是最终的调查结果能够体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农村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变化。王卫忠(2008)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经过对浙江省桐乡市5镇10村农村居民的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有所增加,医疗服务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满足;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住院服务利用,肯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于农村患者就诊的积极意义;张琳(2013)认为新农合促进了参合者对体检等预防性医疗服务的利用,并提高了参合者患病后对门诊和住院等常规医疗服务的利用,释放了农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王兰芳、陈万明(2006)利用一般均衡分析结合实证研究,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合作医疗供给方的优势地位加强,大病医疗服务的需求更加集中。

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其绩效的因素,尽管不同的文献对于制约新农合绩效的因素有着不同程度的解读,但是总结起来,这些因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制度本身的缺陷,二是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认知,三是基层医疗服务的不足。

赵欣(2013)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陷主要存在于:1.自愿原则导致逆向选择,即“选择性加入”和“选择性退出”,可能会威胁到新农合医疗筹资的可持续性;2.资金筹集方式存在缺陷,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金筹资主要有四个来源,这就意味着四部分资金任何一方短缺,都可能影响新农合的顺利实施与发展;3.补偿方案不合理,新农合主要针对的是大病,而大病主要以住院为依据,门诊获益率低,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立法缺位。陈谷兰(2010)指出,由于宣传力度的欠缺,农民对于新农合的认识还不够,少部分农民认为新农合只针对住院费用报销的设计模式不够合理,打击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另外,因为基层医疗服务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不能完全适应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农合的绩效。

综上所述,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进行分析的文献数量众多,且有着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本论文会在对现有文献充分理解并吸收的基础之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进行更为详细和深入的分析及总结,力争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取得一些创新。

三、主要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