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S诱导小鼠慢性肠炎模型的建立文献综述

 2022-12-11 21:34:51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研究背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前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粘液脓血便;后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而以末端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 、腹泻、瘘管、肛门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该病发病率在国内呈不断攀升趋势,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是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临床治疗方面并无长足进展。

国外关于炎症性肠病的动物模型制作起步较早,但理想模型的获得还需进一步深入探索,目前这些动物模型可分为4类:(1)化学物质诱导型动物模型;(2)基因工程型动物模型;(3)细胞移植型动物模型;(4)自发性动物模型。这四类动物模型各有优劣,其中化学造模法中的DSS(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实验模型常用于评估对UC相关性结肠癌和IBD有治疗潜力的药物疗效。DSS诱导的动物模型分为急性和慢性模型,急性DSS模型能较理想地模拟人类UC病变,提供研究其发病机理和筛选治疗药物的手段,慢性DSS模型则对UC相关结肠癌的研究有重要意义。DDS诱导IBD的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有认为与巨噬细胞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和DSS的负电荷影响结肠上皮DNA合成、抑制上皮细胞增生、破坏肠粘膜屏障有关。DSS操作简单、特异性高、重复性好、时间周期短,但同时也具有价格较高、无法精准调控动物摄入量而造成病变程度有差异等缺点。而研究表明造模成功与否与动物品系、给药周期、DSS分子量和浓度相关,其中DSS的分子量和浓度最为关键。

目前已有一些成功建立DSS慢性肠炎模型的例子:常见的诱导方法为给予实验组动物自由饮用含3%-5%DSS溶液,连续5d后改为饮用正常水10d,此为一个循环,3个循环后即转变为UC慢性期,不同的实验可能在给予DSS天数及造模周期上存在不同的,如也有实验设计为让动物自由饮用5%DSS溶液7d后改为给予蒸馏水14d。

【研究意义】

1、通过动物慢性肠炎模型的建造以研究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发病规律。

2、为确立诊疗方法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研究目的】

通过对DSS诱导小鼠慢性肠炎的条件摸索,以建立稳定的小鼠慢性肠炎模型,为后期观察给定药物对于慢性肠炎的治疗效果等系列实验提供具有可重复性的建模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