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断发汗前后血清药物成分比较文献综述

 2022-12-09 15:31:43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实验背景

中药材续断是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其性微温,味苦、辛;归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筋伤骨折、崩漏、胎漏、跌扑损伤等病症。

续断道地产区主要分布为攀枝花及西昌一带。产地加工是药材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亦是道地药材“道地”性的重要成因。续断传统的产地加工中,“发汗”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发汗”是常用的传统中药产地加工方法之一,是指将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置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向外挥散,变软,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少刺激性,有利于储存的方法。“发汗”后的药材在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较未发汗品有很大区别,影响药材的质量,进而影响临床疗效的发挥。续断在秋季采挖,《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中续断采用除去根头和须根,用微火烘至半于,堆置“发汗”至内部变绿色时,再烘干获得。近年来,市场上存在使用没有发汗或未发汗完全的续断药材,并且其颜色和性状与发汗完全的续断药材也具有很大的区别。

现代研究表明“发汗”除有利于干燥药材,保证其质量等特点外,也常伴随着化学成分以及其药理作用的改变,从而赋予了药材特殊的品质与功效,以有利于保障临床疗效的发挥。“发汗”有利于药材干燥、贮存,改变化学成分,进而影响药材质量,赋予药材独特的品质。“发汗”可影响药材中一些酶的活性,可致使化学成分在某些酶作用下发生转化,影响其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变化。续断的现有研究表明,经“发汗”后,相关的化学成分含量或升高或降低。

对续断“发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汗'续断中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较未“发汗”续断低。采用HPLC-MS测定,“发汗”后续断绿原酸和皂苷Ⅵ含量升高。杨中林等采用不同加工法研究其对续断中皂苷类成分影响,以药材中皂苷类成分Akebiasaponin D为考察指标,发现“发汗”后Akebia saponin D的含量显著降低。

“发汗”对道地药材药理作用也有较大影响。金奇等发现续断“发汗”后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升高,相关药效学实验亦表明川续断皂苷Ⅵ具有增加骨密度的作用,与中医临床应用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续折断”的主治和功能相吻合,而从测定结果可知,不发汗续断的川续断皂苷VI含量较发汗续断高。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鉴别发汗和未发汗续断粉末特征,研究续断产地加工“发汗”对其质量的影响,比较续断发汗前后血清药物成分,探讨发汗工艺对续断药材在体内代谢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