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中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的遴选研究文献综述

 2022-12-07 17:07:48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实验背景

痛风是嘌呤及尿酸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是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严重者可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病程日久常累及肾脏,形成肾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实质病变。近年来,随着营养条件的改善,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对此病的治疗无论原发或继发性尚不能彻底治愈,普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快尿酸的代谢,临床常用药物为磺吡酮和丙磺舒。这类药物能增加尿酸盐的排泄,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但潜在危险是会形成尿酸结晶,尿酸在肾小管、输尿管中沉积引起肾结石和肾功能衰退。第二种是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也是目前临床上的一线药物,如别嘌醇。由于体内的黄嘌呤氧化酶参与核酸代谢并最终催化黄嘌呤产生尿酸,目前普遍认为黄嘌呤氧化酶是引起痛风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酶,是开发抗痛风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研究表明,黄嘌呤氧化酶与痛风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能够有效降低血浆尿酸水平,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这类药物根据其结构又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嘌呤类似物,包括鸟嘌呤和腺嘌呤类似物与黄嘌呤和次黄嘌呤类似物。此类药物疗效较好但副作用也很严重。第二类是非嘌呤类似物,如TEI-6720是通过占据黄嘌呤氧化酶的疏水空腔来抑制酶的活性。第三类是近年来发现一些中药提取物亦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功能。此类提取物多是一类具有抗氧化能力的成分,如黄酮类、酚类。本实验拟从抗氧化能力较好的生姜中帅选出此类成分。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痛风是人类第二大代谢疾病,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近几年来逐渐呈年轻化趋势,这跟人们的饮食有着重要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着手于抗痛风天然药物的开发,其疗效与毒副作用尚待进一步的临床验证。研究表明,黄嘌呤氧化酶是治疗痛风的明确靶点,本课题通过遴选生姜中抗黄嘌呤氧化酶成分,减少嘌呤代谢,从而选择合适的抗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中药活性成分,为开发新型抗痛风药物提供参考。

三、实验内容

本实验采用固定化黄嘌呤氧化酶与新鲜榨取的生姜汁共孵育,通过酶抑制剂与酶特异性结合,从而在复杂的生姜成分中筛选出特异性的活性成分,进而分离筛选,通过有机试剂破坏黄嘌呤氧化酶结构使结合的活性成分释放,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 

四、文献综述

生姜中抗氧化成分的研究现状

生姜[1]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的新鲜根茎,在传统中医用药中普遍用于发散、止呕、止咳,主治风寒感冒、喘咳、呕吐、痰饮、胀满、泄泻等,现代中药通过对生姜中的多种成分逐一提取分离和药理研究,为上述功效提供了理论支持并进一步揭示了其更多药用价值.如刘辉等[2]研究发现生姜中的生姜醇能明显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和IgM含量,从而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Akhnal[3]报道,生姜汁可通过阻断5-HT受体从而降低血糖;吉林大学陶育晖[4]开展了生姜提取物对辐射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研究表明生姜提取物在适当浓度下与辣椒素协同对X射线照射所致的小鼠肿瘤有化学抑制作用等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生姜中多样的化学成分使其拥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值得深入的开发利用。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有关生姜中抗氧化成分的研究文献,根据此类成分可以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减少尿酸生成的特点并结合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筛选出生姜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化合物的具体成分与结构,为设计一种治疗痛风的新型中药提供参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