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1 课题背景介绍
1.1 动脉粥样硬化
作为一种大型和中型动脉的慢性炎症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可能导致
缺血性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1]。AS的诱因较多,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而且病程进展复杂,涉及体内多种细胞和活性物质。总的来说,AS病变的发展阶段可概括如下:①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摄取及氧化:血液循环中LDL的浓度较高,血管内皮细胞被激活并增强对LDL的摄取,LDL中的胆固醇酯在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SMCs)的胆固醇酯水解酶作用下转化成游离胆固醇;血液中的白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被招募至激活的内皮细胞单层处,并吸附迁移至血管内膜层,释放活性氧及髓过氧化物等成分,将 LDL 氧化成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②泡沫细胞的形成和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发挥清理作用,对ox-LDL进行识别和吞噬,吞噬大量ox-LDL的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另一方面,原本主要位于血管中层的SMCs迁移至内膜并增殖;③部分巨噬细胞和SMCs坏死和凋亡,造成血管的进一步损伤,源于死亡细胞的胞外脂质(胆固醇等)形成结晶,积累在斑块处,形成脂质/坏死核心,并可进一步引发泡沫巨噬细胞的聚集,形成易损斑块;④斑块的纤维帽破裂,血液中的凝血成分与斑块内部的组织因子接触,血栓形成,阻碍血液流动[2]。
1.2 胆固醇结晶与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表明,胆固醇结晶(cholesterol crystal,CC)是 AS 斑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时期的高血脂即可引起胆固醇晶体在皮下沉积[3]。在AS进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对LDL的大量摄取,造成ATP 结合盒转运子 A1 蛋白 (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和 ATP 结合盒转运子 G1 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1,ABCG1)介导的游离胆固醇外排功能缺陷,引起胆固醇结晶的胞内蓄积[3];伴随AS进展,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逆转运胆固醇功能发生明显障碍,引发胆固醇结晶的胞外蓄积[4]。胆固醇结晶与AS病程的进展联系密切: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和功能紊乱,促进炎症反应,加速斑块形成坏死核心以及转化为易损斑块[5]。在 AS 病程晚期,胆固醇结晶极易诱导斑块破裂,从而造成急性心脑血管事件[6]。因此,清除胆固醇结晶或抑制胆固醇结晶的形成将有利于控制 AS 病程进展和促进 AS 归转,对降低 AS 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3 脂质体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脂质体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的环形封闭囊泡。自从19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脂质体已被证明可用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用途:包括作为造影剂用于斑块成像,递送抗AS药物、基因和细胞至斑块部位,以及用作针对AS介质的疫苗佐剂[7]。为了促进脂质体在AS斑块部位的聚集,一方面,可以将脂质体表面聚乙二醇化,延长其在血液循环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其靶向斑块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将脂质体与特定配体连接。例如,在AS进程中,血管内皮的凝集素样ox-LDL受体(Lectin-like oxidized LDL receptor-1,LOX-1)表达上调,Li等使用LOX-1抗体修饰脂质体,在LDL受体缺陷(LDLR–/–)小鼠中成功发挥了靶向作用[8];此外,为降低血液中游离胆固醇含量,Cho等采用含有磷脂酰丝氨酸(对巨噬细胞有高亲和力)和高密度脂蛋白的脂质体,使脂质体在富含巨噬细胞的斑块处聚集,HDL将胆固醇运离斑块处,显著降低了胆固醇喂养兔的主动脉胆固醇含量[9]。
1.4人参皂苷 Rb1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