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蒽醌类成分肝肾保护和毒性的血清药理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3-12-08 10:44:07

文献综述

现状和发展趋势:

大黄为蓼科植物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植物药。现代研究表明,大黄具有肝、肾保护作用[1,2],临床常用于慢性肝病及肾病的长期治疗[3,4]。但近年来报道长期应用大黄可致肝、肾损害[5-7],引发了国内外对大黄安全性的质疑。大黄具有肝、肾保护及毒性“双向”作用[8,9]。所以,研究大黄肝、肾保护及毒性的效应物质及毒效关系对指导临床安全、有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大黄所含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蒽醌类、鞣质类、苯丁酮类、二苯乙烯等,其中蒽醌类成分是大黄中研究最多的活性成分,在大黄中的含量约为2%~5%,分游离型和结合型两种,其中游离型占10~20%,游离蒽醌类苷元主要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结合型蒽醌衍生物主要为这些苷元与葡萄糖苷结合的苷[10]

大黄发挥肝、肾保护作用的主要是其所含的蒽醌类成分[11,12],产生肝、肾毒性的也是其所含的蒽醌类成分[13,14],即蒽醌是大黄的有效成分,也可能是其有毒成分[15],因此,研究大黄肝、肾保护及毒性的效应物质及毒效关系应重点关注其所含的蒽醌类成分。

意义和价值:

本部分采用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大黄肝细胞保护及毒性、肾小管上皮细胞保护及毒性的评价方法,为下一步采用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谱-效、谱-毒关系分析,最终阐明大黄肝、肾保护和毒性的效应物质及毒效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YZhang RZ, Qiu H, Wang N, et al. Effect of Rheum palmatum L. on NF-kappa;B signalingpathway of mice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J]. Asian Pac J Trop Med, 2015,8(11): 841-84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