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汞污染蟾蜍对蟾酥中结合型甾烯类化合物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03-09 17:46:09

蟾酥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研究进展

摘要:蟾酥由蟾蜍表皮腺体的分泌物经干燥而成。蟾酥作为中国传统的天然药物,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具有抗肿瘤、强心、局麻、镇痛和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临床应用广泛。总结近些年来有关蟾酥的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蟾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蟾酥、药理作用、毒副作用

蟾酥(Venenum bufonis)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1],主产于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有毒,归心经,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开窍醒神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痈疽疔疮、瘰疬、各种疼痛病和神昏吐泻[2]。本文就蟾酥的药理作用及毒副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为蟾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药理作用

《本草汇言》 :蟾酥,疗疳积,消膨胀,解疗毒之药也;《名医别录》载蟾酥其皮汁甚有毒,犬啮之,口皆肿;《中药大辞典》载:蟾酥,性味辛、凉、有毒,能破瘾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疗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癥瘕积聚,鼓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3]。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蟾酥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抗肿瘤等作用。

1.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