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痛风患病率和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痛风难治愈,易复发,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代谢性疾病,而且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现有的痛风诊断检测技术,不能从整体上反应体内的代谢变化,也不能预测痛风的发生,不利于病情的准确评估。
代谢组学是对生物体系中所有小分子质量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新兴的重要组学技术,通过寻找痛风病人和健康人群的差异建立模型,找到新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对痛风进行早期的预报、诊断和治疗,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主要介绍痛风在代谢组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痛风;代谢组学;生物标记物代谢组学(Metabonomics)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学科,具有整体、动态、综合、分析的特点。
痛风(gout)是由一组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疾病,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慢性痛风石形成和关节畸形为临床特点,常累及肾脏[1],目前仍无法根治。
1、代谢组学概念及研究内容1999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Nicholson教授研究小组[2]首次提出代谢组学的基本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在病理生理刺激和遗传因素改变的条件下,不同时间、多方位定量检测生命体的代谢变化,即在新陈代谢的动态过程中,系统研究代谢产物变化规律的学科。
由于能够直接、动态的反映生命状态的发展变化,代谢组学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生物标记物筛选的研究中。
作为后基因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组学技术,代谢组学以系统生物学为理论基础,以生物体液为研究对象,以现代谱学分析技术为支撑,对生物体内低分子量化学组分进行多维多息分析,最终以明晰机体生物学变化本质为目的[3]。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